鼓励分布式能源应用是关键
如何让光伏企业度过“寒冷期”?梁田认为,一方面,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资金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应用环节的补贴力度,如鼓励分布式能源的使用。
据了解,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但九成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
事实上,为了减轻市场的压力,一些光伏企业采取做下游电站的办法消化部分产品。对此,梁田表示,“这也是市场的一种选择,政府应该因势利导。”
梁田表示,从长远来看,石化能源最终会走到没有的那一天,光伏发电是未来的方向。
所以,梁田认为,政府应对行业保持清醒的判断,应有区别地对待光伏企业。他说,好的光伏企业特征很明显:一是市场占有率高;二是有自主品牌;三是有技术领先性。
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证券事务部经理徐畅表示,随着并网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国光伏市场正在走入一个规模“应用时代”。
徐畅建议,光伏企业要应对“寒冬”,一是上游制造企业要勤修“内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抓住这次行业调整的机会,整合一部分企业,做大做强。二是下游应用企业,要抓住这次光伏应用的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系统集成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系统解决方案。三是针对国际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需要政府通过积极的支持政策引导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光伏市场的前景,史丹也表示,“随着成本的下降,国内应用市场的拓展,未来应该有很好的发展。”
她同时认为,“关键是要在国内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让光伏企业从困境中走过来。”她说,国务院去年已经明确鼓励光伏发电的的五条意见,其中之一是要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在关键技术应用层面,比如储能技术,是光伏行业的薄弱环节,也应予以补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