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2011年,产业情况发生变化,仅Solar World在2011年亏损额就达到2.99亿欧元。与此同时,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加深,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不得不出台一系列削减光伏行业补贴的法案。一些在产业链上和中国同质竞争的欧洲企业开始故伎重演,先在美国发起“双反”调查申请,获得成功后又转战欧洲。
事实上,如果从整个光伏产业链来看,中欧双方企业更多的是上下游关系。崇泉表示,中国产业的优势在电池组件及电池板生产环节,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及生产技术大部分从欧盟等国进口。中国累计从海外进口的光伏产品生产设备近4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欧盟。
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也会使欧洲失去大量就业岗位。一家瑞士独立研究机构近日发布报告:如果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德国受冲击最大,三年内可能失去约8.5万个就业岗位。而欧盟光伏生产商可能新增的就业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光伏产业链所失去就业机会的20%。
崇泉说,该案同样涉及中国光伏产业的大量就业,初步统计将影响超过40万的就业人口。“像这样一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品,一旦发生贸易摩擦一定是株连各方的。”
事态如何发展?
就在不久前,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破产重组。
2012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加之美欧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光伏产业出现行业不景气和亏损现象,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据统计,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同比下降35%,其中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出口同比下降40%以上。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欧盟双反调查启动以来,欧洲客户流失已经趋于严重,而此次的调查和进口登记制度又带来了更多未知因素。
由于欧盟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异常重要,自去年9月6日欧盟启动调查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努力和欧盟沟通。
长期代理中国企业应诉欧盟“双反”案的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雪华表示,反倾销调查的法律程序一旦启动,欧盟的调查机关就必须调查出一个结果,很难违反这个基本程序。政府间的协商也只能在这个既定程序中寻求一个最有利的方案——除非欧盟申请人主动撤诉,才可能中止。
目前,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正在程序之中。崇泉表示,中国政府、涉案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正在开展各项法律应诉工作。中方将密切跟踪欧方的调查程序和裁决情况,一旦发现欧方在调查中有任何不符合WTO之处,中方将及时开展政府交涉并保留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权利。
实际上,在对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问题上,欧盟一些成员国以及相关产业也一直存在着不同声音。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8月访华时,曾明确表示反对欧委会对华光伏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今年2月,欧盟可支付能源联合会(AFASE)也强烈反对欧委会对中国光伏产品设限。此外,法国服务总司长卢梭、欧盟贸易总司司长德马迪都曾表示,愿意就此案通过磋商解决。
“这些欧盟成员国和产业界的态度都证明,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不仅符合中国产业利益,也符合欧盟产业利益。”崇泉说,虽然中国光伏产业界强烈要求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但我们始终保持克制,无意挑起任何贸易战,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来解决问题。但是,光伏产业涉及中方重大利益,如果欧方一意孤行,坚持对该产品设限,并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中国政府绝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