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破产
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同一天,尚德电力发布公告,任命两名新董事。其中,此前担任无锡国联财务部经理的周卫平被任命为执行董事、总裁。这项任命被认为是无锡国联接手无锡尚德的信号。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这意味着尚德电力的上市主体同时也是核心资产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3月21日,施正荣半年多来首次开腔,“作为公司创始人,我很想通过各方的支持使公司获得重生,再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施对尚德目前的破产重组局面反思道,“过去10年,我们对产业发展过于乐观,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内部管理却没有跟上;由于产业链不健全,一些投资决策没有达到效果,加上企业外部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欧美双反等原因,使企业的造血功能剧减。”无锡国联董事长王锡林则在回答媒体关于无锡国联是否会控股无锡尚德的问题时表示,“我们会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投入产出的原则来做出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7年之后,尚德完成了一轮狂飙突进和迅速衰败的抛物线式发展,无锡当地国资企业则再次进驻,准备收拾烂摊子。
产业迷局
大量资金涌入、圈地建园设厂、行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壁垒、国内宏观调控、全行业大洗牌……这样的流转轮回在太阳能光伏业上演。幸运的是,作为大力提倡的新能源,光伏业似乎还没有国内宏观调控之虞;不幸的是,90%原料依靠进口,产品90%又依赖出口的光伏行业,在遭遇国际贸易壁垒之后,过剩的产能似乎无法通过国内市场进行消化。春意渐浓,行业龙头无锡尚德陷入破产窘境,给整个中国光伏行业带来了一丝寒意。
中国光伏业春天到底在哪里
病因盲目扩张
中国光伏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一家叫做日地太阳能的企业,但是一声深山虎啸之后便是20多年的沉寂。直到2005年尚德赴美上市,才引发了中国光伏行业的第一波热潮。各地纷纷借鉴筑巢引凤的尚德模式,引入技术和资本开始筹建光伏企业和光伏产业园区。
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地方政府主导的带有“光伏”字样的产业园区就多达28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河北等区域,多数光伏产业园的上马建设时间在2009年。其中还不包括各地以光伏产业为主但是以“新能源”命名的产业园区。此外,目前有15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而光在2012年通过公告形式宣称涉足光伏行业的A股公司就多达33家。
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铧介绍,2009至2010年,全球为应对经济危机纷纷推出刺激政策,这些都对新能源行业带来大量的政府担保贷款,导致当时很多资金进入产业,光伏出现了产能大扩张。施正荣也曾表示,“2009年的下半年到2010年,这两年当中(光伏行业)投资过热,造成暂时性的产能极度过剩。”2010年,尚德产能问鼎全球第一,中国光伏企业的总体产能也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直言,“光伏行业的困境不是市场需求问题,而是光伏行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造成的。国内光伏行业用了3-5年的时间走了10年的路,这使得光伏企业今后10年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