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关人士分析了“尚德破产重整”中值得借鉴的教训。
“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国光伏企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以及竞相杀价、恶性竞争等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在低端环节严重过剩,特别是2012年,一些企业在亏损状态下仍大量出口,光伏龙头企业的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没有一家赢利。
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从2011年的每瓦1.4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2011年统计的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指出,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原因究竟何在?“尚德破产留给我们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是,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到底应该介入多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我国传统产业屡屡出现一哄而上、产能低端过剩,继而因恶性价格战导致行业性亏损的“周期律”。在国家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的同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光伏产业各方都应反思,为何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又走了传统产业的老路。
省政府研究室一位人士坦言,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国家和省级产业规划布局与地方政府强烈的发展意愿中展开“拉锯战”。理论上讲,我们对包括光伏在内的各个产业都有明确的规划。但是到了基层,大家都急切地盼望把经济总量做大,哪个产业热就发展哪个产业,在现有的政绩考核指标下,很难让地方政府不为“诱惑”所动。可以说,像光伏这样的新兴产业就走了产能扩张的老路。
据统计,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说,一方面我们没有通盘考虑海外市场是一个“政策市”,忽视了企业在海外市场过于强势会招致打压;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启动上缺乏长远战略,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积累了很大风险。
面对市场大环境,很多企业为了逐利其实是自酿苦果。“就光伏产业来看,涉足的国内企业家投机心理比较强,或者说赌性比较重。”江苏辉伦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济波表示,尚德组建仅仅几年就成为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这个步子是否太快了?连续几年300%、500%的裂变式增长,对其内部组织的要求非常高,显然尚德没能适应。而对于很多中小光伏企业而言,他们母公司的主业很多都是纺织服装、房地产等,在没有技术积累的情况下购进设备加工光伏产品,其实只是在“赚快钱”。前不久,无锡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在宁夏投资的光伏项目就宣告破产,留下5亿多元的银行债务,现在已被证监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