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倒逼企业创新
自3月6日起,欧盟开始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公告称,根据欧盟有关保护本国产业免受来自于非欧盟国家的倾销与补贴进口的法规,欧盟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厚度不超过400微米的光电池、晶片、电池板与组件实施自动登记。
此外,2月28日,欧委会正式启动了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玻璃的反倾销调查。根据欧盟相关法规,欧委会拟于9个月后对调查进行初裁,决定是否对涉及产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新政策效应叠加,无疑将给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再加一道阀门。
光伏行业的海外市场受阻严重,多晶硅产品制造商只能将眼光瞄准国内市场。但如今,国内市场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商发电补贴低于预期,这对光伏板块来说,风险叠加。
“这无疑对资本市场的光伏行业是利空的。”叶旭晨说,“之前光伏行业主要受益于多晶硅的涨价,如今受到下游需求的传导,估计多晶硅的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也就是说,整个光伏板块将面临“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对于光伏BT模式的企业影响不大。”叶旭晨说,“而且我们也长期看好的。”目前光伏BT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航天机电。
“从长远来看,这个政策主要是想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促进成本下降,引发产业整合。”叶旭晨说,“等整合到一定程度,再补贴一些优质的光伏企业,那么补贴的意义就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