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西方技术垄断与全面封锁之下艰难发展起来的国内多晶硅产业,面临着重回起点、重走老路的艰难局面”,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北京指出,尽管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但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上还显得滞后。
近年来,刘汉元几乎每年全国“两会”必谈光伏产业发展,同样的话题,今年更感沉重。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但超过八成的光伏组件仍然依赖国外市场”,刘汉元介绍,2012年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中,即使先后受美国、欧盟发起的“双反”调查冲击影响,在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实际上用于国内市场的光伏组件也仅占17%,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国外。因此遭遇“双反”之时,国内光伏企业随即遭受重创,不仅组件生产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大面积停产,上游超过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而勉强维持生产的少数几家企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进口依存度再次突破50%,形势异常严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已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从2011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到2012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准入标准发布,再到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五项措施,以及去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宣布启动15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申报,财政部宣布将已推行近3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新批规模扩容至300多万千瓦等等,可以说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相关政策日趋完善,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崭新历史机遇。
我国光伏产业理应破釜沉舟顺势而为,借助国家光伏新政的东风,大力发展和快速启动国内终端市场,以光伏电站的加快建设,带动我国整个光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坚决打破光伏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
刘汉元认为,相对于欧美主要国家,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上还显得滞后。国土面积仅有我国1/27的德国,2012年太阳能发电占全国发电量的5%,而中国2012年仅35亿度,占全国发电量的0.07%。这与我国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不相匹配,更与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
刘汉元建议,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光伏资源建设太阳能电站。他说如果将我国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20-30%,利用光伏资源十分丰富的西部国土建设光伏电站来提供,将形成每年18-27GW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既解决国产光伏组件的销售问题,形成一个2—3万亿元年度规模的巨大内需市场,又可以把光伏电力源源不断的输送出去,支持、参与东部经济和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真正形成东、中、西部地区资源互补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