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是推动软环境建设的惟一引擎,其他方面的推动不具备可持续性。成本下降是让行业创造价值,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在政府的补贴里发展壮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把光伏发电归结为系统工程,业内人士就会冷静下来,不再把其捧上天,再摔下地,才能用平常心对待这个所谓的“朝阳产业”。
前途漫漫,企业等、托、靠的心里切勿存在,这种想法最终会把自己拖垮。技术创新对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讲很难,但可以进行产品创新。前不久,某光伏行业媒体报道,浙江金禧太阳能公司春节刚过就满负荷运作,订单排到6月份。试想一下,如果只局限于电池板、组件领域,有哪家公司订单会在上半年排满?这家企业主打产品为太阳能LED路灯和储能发电系统,大量产品被出口到电力匮乏的非洲地区,就连利比里亚总统府也是该公司的客户。这就是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带来的硕果,企业尝到了甜头,也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将企业命运寄托于政府和外界环境,这样的企业早晚倒台,清楚了光伏行业面临的大形势,企业就应尽早行动,用自己的智慧来拯救自己,实现二次重生。
光伏软环境成行业发展最大拦路虎
国家支持力度如此之大,光伏产业却沦为今天的下场,这是人性贪婪的悲剧,更是政治体制的悲剧,可以毫不忌讳的说,光伏软环境成行业发展最大拦路虎。从第一批“金太阳”示范项目开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助每年都超过百亿,这些钱没有发挥原有作用,反而被企业通过公关、贿赂等手段骗取,这在光伏领域是公开的秘密。先前建设的光伏电站,很多沦为了“烂尾楼”,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大量的财政拨款被白白浪费掉,招致很多社会人士严厉批评,甚至有很多专家认为光伏发电是在忽悠政府。笔者是行业人士,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觉得光伏就是一个忽悠,至少目前在中国是这样的。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光伏,解决危机的第一步更应该是优化能源管理部门,从上层建筑入手,不同的国家部委分工明确,监管得力,方能杜绝腐败,将国家补贴用在刀刃上。笔者认为,把补贴用在刀刃上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没有补贴光伏行业寸步难行,合理利用补贴就能合理控制规模,并真正发挥优势企业的“正能量”,行业才能一步步逐渐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