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贸易“围堵”对象已经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高端制造”。5日外媒消息称,欧洲企业已向欧委会提交对中国太阳能玻璃的倾销申诉。
欧盟去年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双反”调查;而就在上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华为、中兴等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
专家指出,欧盟和美国对我光伏、通讯设备领域频频发难,贸易争端的外表下,实则是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的升级,高端制造领域的摩擦增多将不可避免,有关部门和企业要保持清醒认识并做好各方面准备。
事件 欧洲企业诉我太阳能玻璃倾销
5日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消息显示,一批欧洲企业已经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正式申诉,称中国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欧洲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由这些欧洲企业组成的名为EU ProSun Glass的组织,寻求对中国输欧的太阳能玻璃征收逾100%的关税。
太阳能玻璃是指应用研发的最新科技、加一层涂层能够利用来采集太阳能并供能的普通玻璃。这一行业去年在整个欧盟市场加起来不到2亿欧元。
据悉,拥有欧盟市场约28%份额的英特孚称,一些中国企业近年将产品售价定在欧洲生产企业盈亏平衡点的一半左右。申诉状称,其结果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从2010年的8%,飙升至去年的27%。
而EU ProSun Glass相信,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提供较低价格,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得到了有补贴的电力。电费在太阳能玻璃生产成本中占据大约1/3。预计该组织成员将在未来几周扩充申诉内容,纳入有关非法补贴的指控。
根据欧盟规则,欧盟委员会现在必须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以开启一项正式调查。
“对这个消息不清楚。不过目前公司出口欧洲市场的有一定比例,如果欧盟一旦立案,会产生一定影响。”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海洲表示,现在国内市场的形势不是特别好,国外市场的形势也比较严峻,而且企业目前所给出的价格相对于产品的原材料而言已经非常低了,国外的利润空间也是十分小的,许多企业出现了转产或倒闭的情况。
“布鲁塞尔方面正转向一种对抗的姿态,因为欧方缺乏其它有效手段来反制其眼里中国实行的激进产业政策,”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ECIPE)主任霍素克?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表示。他担心,欧盟的“以牙还牙”方式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冲击波。
据报道,围绕此前欧盟发起调查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纠纷已在欧洲太阳能行业内部引发两派意见。向中国销售太阳能生产设备的企业以及在欧盟各国安装电池板的许多中小企业,已游说反对申诉。它们辩称,提高关税将适得其反,因为关税将推高消费者面对的太阳能产品价格,并危及数以千计的欧洲就业岗位。
趋势 欧美盯上中国高端制造
贸易保护围堵的对象已经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高端制造”。
在我国,光伏业是较早受到贸易保护打击的战略性新兴行业。2011年11月美国对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贸易保护大棒首次指向新能源领域,开辟了贸易保护在中国的新战场。欧盟紧随其后,分别在2012年9月和11月对华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使得我国光伏出口两头被堵,企业深受其害。
现在看来,通信业似乎成为欧美瞄准的第二个目标。1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对华为、中兴、三星和诺基亚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侵犯美国公司专利权,这也是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4起“337调查”。
或将来自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则是悬在华为和中兴头上的另一把剑。2月1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率团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与欧盟贸易总司司长德马迪举行会谈,寻求通过对话磋商的方式解决双边贸易纠纷问题。磋商前,有消息称,欧盟方面提出,中国向欧盟供应商拨出30%的电信市场份额,华为和中心将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29%,以换取欧盟放弃调查中国企业接受补贴一事。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0年6月,欧委会应企业申请,对中国的数据卡发起“两反一保”调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这一调查也曾涉及华为和中兴,且涉案金额高达41亿美元。此后虽然在我方积极应诉的努力下,欧委会最终于2011年3月终止了调查,但此案无疑已经为我国通信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去年以来,苹果公司的产品被指创新不足,市场占有率受到三星的强烈冲击,也丢掉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老牌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智能手机销量平平;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品牌,却在全球市场“洗牌”中迅速站稳脚跟。
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市场数据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080万部,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销售厂商;中兴出货量则为950万部,全球排名第五。
业内专家分析,一方面欧盟经济疲弱,使得许多制造企业感觉脆弱,助长了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势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以远远快于预期的速度向价值链上方移动,推出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如太阳能电池板和电信设备,这让欧洲企业感受到了压力。
“从欧盟和美国对我国发起的各种贸易调查来看,向高端转移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长期关注贸易摩擦领域的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利强指出,表面上看是国与国在贸易领域的竞争,实际上背后还是涉及新兴产业的成长以及国际竞争的问题。
突围 建议企业加强研发抢占产业制高点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2012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新产业政策通报,正式提出通过“新工业革命”逆转工业比重下降趋势,至2020年将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目前的15.6%提升至20%的“再工业化”总体目标。
美国也将“重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视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日前,美国全美州长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企业竞争力及其维持就业岗位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制造业。美国代理商务部长布兰科表示,将继续支持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美国企业,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于2012年7月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伴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的升级,高端制造领域摩擦的增多将不可避免。专家指出,面对国外的发难,一方面为了防止出口过度集中而导致相关国家发起贸易救济措施,引发贸易摩擦,我国相关部门应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入手,协助企业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我国还应重视解决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非正式渠道的建立。面临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我国在充分利用WTO规则进行回应的同时还应重视建设非正式渠道,即通过院外游说的方式影响进口国政府的政策。
与此同时,陈利强认为,传统的通过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来扶持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这种老路如果用到新兴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并不一定合适,以这一系列的贸易措施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现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必须要进行政策和措施上的调整。
还有专家指出,低价竞争不是长久之策,不利于产业发展,最终吃到苦头的还是国内企业。建议企业通过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从规则制度、标准采用、专利注册方面抢占产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