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多晶硅合同一共分为几种:一是长期订单(下称“长单”),确定金额和数量;另一种是执行现货价的随行就市合同。后一种已成为了包括保利协鑫、赛维、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等多晶硅上游公司最通用的方式,“中国多晶硅企业都不想失去大客户。即便他们此前与尚德、阿特斯等这样的下游公司签了“长单”,但几乎全数作废,早在去年就改成了现货合同。
海外多晶硅供应商则不同。目前,中国的多家下游光伏公司手头上仍有40~50美元/公斤的多晶硅海外长单需执行,而市价已跌到了17~18美元/公斤。但当初买卖双方对长单做了严格约定,一旦解约,中方企业将支付大量违约金。
尽管此前下游光伏公司——天合光能(TSL.NYSE)称,自己并没有10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在手,但其到底有多少未解约、仍在执行的海外多晶硅长单,并没有详尽说法。
据业内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光伏企业与各方签订的需要执行的长单总额可能仍高达200亿~300亿美元。
前述知情人士称,上下游公司当初在签订长单时,可能会写明一个“不可抗力”。如果彼此将“双反”也列为“不可抗力”之一的话,那么下游企业就很有可能以此作依据,与上游的海外多晶硅公司实施解约。
目前,国内外的十大多晶硅生产厂中,仅有6家还在开工,其中美国的REC(硅烷法)生产开工率还维持100%,而包括德国瓦克、中国保利协鑫、韩国OCI等公司也只有50%到80%的开工率。国金证券(18.41,0.20,1.10%)统计数据表明,其他如赛维LDK、新光硅业、永祥、瑞能等公司都处于停产阶段。
而一家国内多晶硅公司的管理层也表示,“双反”因素及光伏整体需求提升等影响,会促使今年的国内多晶硅产量有所增加,约在10万吨左右,而去年是6万吨(占全国多晶硅总销量的40%左右)。“我们这样上万吨规模的多晶硅企业,并不希望多晶硅价涨得太快,维持在25~28美元/公斤就可以了,比我们的成本略高一点。反之,如果多晶硅价格涨得太快,一些中小规模的多晶硅企业也会开始大量复苏并生产,可想而知随后又将是一场价格恶战,很快大家再度陷入亏损停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