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之前,我国光伏行业相关产品99%都出口海外,国内市场基本无销售,而在当年夏天,国家能源局启动了甘肃敦煌10兆瓦示范工程之后,国内光伏市场开始长足发展,从国内装机容量来看,2009年、2010年达到了200兆瓦左右,而2011年则达到了2.5吉瓦,增长了10倍以上,今年普遍预计在5吉瓦左右。
但谢潇拓认为,这其中的数字多有水分,仅以金太阳工程来看,实际并网的连70%都不到。“主要是很多政策无法落地,也无法执行,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导致光伏电站的建设目前已陷于停滞状态,这自然影响了下游组件的销售,目前各大公司库存都十分严重。”
江苏一位电站开发商向笔者表示,从2011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光伏上网电价以及金太阳工程、分布式发电等众多利好消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涉及多部门利益,往往难以执行。
“比如,我们在西北地区的光伏发电站先要卖给电网公司,但电网公司并不是满发满收,只能收一部分的发电量,而即便是这一部分的发电量的货款,电网公司也不能在短期内发放,还要经过财政部、发改委的审核,这一趟折腾下来,大半年过去了,有时流程出了一点问题,就一分钱也拿不到了。”上述开发商对笔者说。
据了解,很多企业在投资光伏电站时做的预算是8年或10年回收成本,内部收益率在10%左右,但因为上述种种因素,一个电站的投资回收期目前是遥遥无期,内部收益率普遍在2%左右。“目前做光伏电站的都在亏损,而且自从2011年4月之后,电站开发商们就再也没有领过补贴了,很多实力差的公司就被拖死了。”
“正因为光伏电站的开发收益的不稳定和无法预期,导致银行对光伏电站项目的贷款基本处于暂停状态,从去年以来,行业里几乎已经没有公司能从银行融资来做光伏电站,只能靠公司自己的资金投资建设,但因为补贴的发放不到位,很多企业都已经不敢再建造光伏电站,都处于观望状态。”谢潇拓对笔者说。
谢潇拓认为,国内终端安装市场的无力导致光伏企业的销售难以打开局面,诸如尚德电力、英利集团等巨头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将整个行业的利润越降越低,而航天机电、川投能源、乐山电力之类的中小型企业更难以与之竞争。“举例来说,乐山电力每年的多晶硅产能在3000吨左右,而国内巨头江苏中能的产能已达到6.5万吨,大规模带来低成本,乐山电力、川投能源等显然难以和这些传统的光伏巨头竞争。”
“目前,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业已经有80%都处于停产和倒闭状态,接下来将向下游的电池、组件蔓延,去年是光伏市场挣扎求生的一年,今年将是倒闭和大动荡的一年,一些国内上市公司若再不及时剥离亏损的光伏业务,就会更加血本无归。”谢潇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