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的选择
进入光伏电站市场既能在短期内有效地销纳库存,又能确保企业赢利而长远发展。但是作为生产商,还是应该在做好各环节的生产和研发的基础上,再谨慎有序地进入应用市场。
既能缓解库存压力,又能获取光伏电站发电的收益,抱着一举两得的心态,当下许多光伏组件制造企业开始布局下游应用市场,试图在光伏电站的开发和运营中抢夺一杯羹。
“目前随着光伏上游制造环节产能的严重过剩,企业都开始进入下游应用市场,这也是光伏产业的一种走向。”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认为,进入光伏电站市场既能在短期内有效地销纳库存,又能确保企业赢利而长远发展,不失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可取之法。“晶科能源从成立初期就把自己定位成全方位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是单纯的组件供应商。”钱晶说,“夯实上游制造环节优势,延伸下游电站市场布局,正是晶科能源未来的发展战略。”据悉,目前晶科拿到手的电站项目已有200兆~300兆瓦,同时其也在申报各省的分布式电站项目。
“当前行业往下游发展的趋势很明显,组件制造企业通过开发电站以带动主业的发展。除了经济上的收益外,此举还能让企业更加了解自己的产品,发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优化和改进。”刘勇表示,“但是作为生产商,还是应该优先做好主业,在做好各环节的生产和研发的基础上,再谨慎有序地进入应用市场。”刘勇介绍,晶澳太阳能一直在积极参与金太阳工程等电站项目的建设,但只是以供应商和集成商的身份,并不拥有电站。今年晶澳参与的电站项目总工程量预计将达100兆瓦。
“其实做光伏电站是个很复杂的事情,资金周转很慢,从报批、核准到建设、发电,没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做不下来。”昱辉阳光CEO李仙寿说,“这么多钱长时间放在那里,压力很大,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李仙寿表示,原来昱辉把目标定得很大,现在要适当控制,具备条件就做,不具备条件的,宁愿放弃。今年的电站项目能完成大概70兆瓦,明年可能会做得更多。
“我们很早便开始了从光伏制造向光伏电站服务的转型升级,2008年就在德国成立了专注做系统集成业务的公司。”佘海峰表示,“多年来,我们不断强化产业链下游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以电站服务业务为核心的独特商业模式。在行业震荡的大环境下,系统业务却为公司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益。”据悉,中盛在去年承建了罗马尼亚有史以来最大的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群,首批的21兆瓦现已顺利竣工。
从组件供应到电站EPC,再到电站投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正一步步完善在下游电站市场的战略布局。钱晶表示,希望通过从光伏制造环节向电站开发这种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尝试性的、健康的、可循环的新赢利模式,给广大光伏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