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第二大风电开发商大唐集团以70%的股权控股了华创风能。2012年陷入巨大债务危机的赛维,在新余市政府的力保下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后,由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控股40%股权的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收购了19.9%的股份。赛维迈出了国有化的一小步。
更彻底的是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营光伏),东营市东营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已经持有了其50.38%的股份,并拥有运营决策权。
“未来两年,整个行业是国企进民企退的大趋势,因为民企的热闹已经完了,现在国企要来玩了。”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对记者说。
“保8”红线
“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当时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行业发生的一切确实出乎清华大学教授张希良的意料,张曾在2003年参与起草《可再生能源法》。
除了行业规模的扩张,参与主体也已经变化。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报告提供了佐证。2005年,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鲜有国有企业参与。“尤其太阳能光电和光热设备制造领域,前十几强的制造商都是民间资本。”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曾向外界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最初是被迫走上新能源之路的。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规划要求,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企业在201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配额达到3%,2020年则要达到8%。
“保8”便成了一道红线。发电企业若完不成配额,将导致总装机容量止步不前。
另一个政策节点出现在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