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大片土地闲置一边积极征地
兴安县打造的“千亿光伏产业园”,在遭遇产业“寒冬”之后,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兴安县周边大面积闲置的土地以及当地政府与失地农民间的矛盾。
笔者走访得知,兴安县兴安镇内至少有两个村庄因光伏产业征地而正在向上反映情况。
兴安县冠山村多名村民代表向笔者递来一份求助材料。村民们在材料中称:“目前兴安县最少有近7000多亩优质水田被征后一直闲置荒废、杂草丛生,如果一年种两季水稻,每亩收粮1500斤,3年就损失上千亿斤粮食,相当于6万大学生吃一年的数量。”
而真正让这些村民们感到不公的,正是兴安县建设光伏产业园所涉及的一块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冠山村所在的土地就被当地县政府相中,邮电部532厂建厂指挥部与该村签订了962.2亩土地征用协议,用于建设国家电信总局通信设备厂。2009年,该企业破产,兴安县政府参与拍得其中土地543亩。
但冠山村村民感到诧异的是,兴安县政府收回的土地面积不是543亩,而是1555.3907亩。村民们认为,多出的土地,应该仍然属于该村集体,当地政府要征用,必须支付补偿。
兴安县国土局给出的答复提出:“土地范围界限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原土地部门颁发的962.2亩土地使用证也无问题,至于多出的588亩,属于石山,而石山属于矿山,属国家所有,不再给与补偿。”
针对光伏产业园的土地使用问题,蒋柱国在接受《法制日报》笔者采访时提供了一份文字材料,材料称:“2008年以来,兴安县光伏产业园共获得自治区政府3个批次新增建设用地的批文,共获批土地面积60余公顷(960余亩)。此外,位于兴安镇冠山村的原中央企业桂林普天电信设备厂依法破产后公开拍卖,兴安县政府参与竞拍取得该厂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约64.14公顷(约960亩),列入光伏产业园规划。”
然而该县公开的一份光伏产业园规划图上,两个数据均有出入。规划图显示,收回冠山村土地为1500亩,仅冠山村处新征土地就为1148.05亩。
针对大片闲置的土地,蒋柱国告诉笔者,因为遭遇产业“寒冬”,很多企业的二期工程都停了下来,所以出现闲置。这与村民们说法不一致,笔者在当地走访得知,许多空地闲置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一边是大量土地闲置,工厂大面积停工,另一边,大面积的征地仍在继续展开。在兴安县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阳明仍表示:“要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全力支持光伏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上铸锭炉300台、切片机100台、电池片生产线20条以上,为打造 千亿元光伏产业 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