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告诉记者,目前汉能在薄膜太阳能总投资已经达到270亿元人民币。汉能在广东河源、四川双流、海南海口、山东禹城、浙江长兴、江苏武进等地都已投资建立了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实现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
“我们自有资金占大部分,还包括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主要是三方面的资金来源,未来电站由于有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更容易得到银行的融资。”李河君告诉记者,目前汉能的融资难题主要集中在中游基地建设,因为银行将基地建设等同于产能扩张,而银行更愿意给电站贷款。
并网依旧是最大障碍
要保证收益,最关键的自然是项目建成之后的正常入网,以及正常运转。这应该是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包括光伏、薄膜、风电等新能源终端市场大规模开启的关键因素。
据悉,目前薄膜电池技术主要分为硅基薄膜、CIGS(铜铟镓硒薄膜)、碲化镉三大流派。由于薄膜太阳能质轻、可卷曲等特点,可同时作为能源部件和结构部件使用,使薄膜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其可以与建筑物的一体化从而实现建筑整合式太阳能应用。
从国外应用经验上看,分布式发电是光伏发电应用的主要形式,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统计,多数欧洲国家的发电建筑一体化运用比重超过了80%,美国这一比例也达到67%。
但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相反,建筑一体化为离网式,以分布式发电为主。换言之,就是将太阳能薄膜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及外立面相结合,使建筑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实现自发自用,多余上网,可减少电能传输损失,减少电站占地面积。
今年9月出台的国家太阳能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将分布式太阳能建筑作为发展目标,明确提出要“培育以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应用系统等为主的多样化市场。”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家庭通过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来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向电网供应电能,当前以消耗石化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格局才能发生根本性改变。
但是目前薄膜太阳能也同样受困并网难。在欧洲国家,企业或家庭的太阳能建筑实现发电运转后,用不了的电可以并入电网,卖给国家,不够用的时候,再从电网里买电。但在国内要实现并网首先需要电网企业批准。汉能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至今汉能北京总部的太阳能建筑还未能批准入网。有专家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是介入的电网如何参与进来,目前没有合适的模式,所以导致了电网在批复并网上没有积极性;另一个是批复环节和程序复杂,同时执行中存在部门利益冲突。
“要保证收益,最关键的自然是项目建成之后的正常入网,以及正常运转。这应该是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包括光伏、薄膜、风电等新能源终端市场大规模开启的关键因素。相对来说,欧美等主流市场非常成熟,对于EPC企业保证收益方面来讲,风险也就较小。”OFweek行业研究部高级分析师Siro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