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进民退”负效应
对于拯救内外交困的光伏业,地方国资平台接盘是最常用的招数。
江西赛维LDK是民企“国有化”的典范。10月22日,赛维LDK发布公告称其20%股权被有江西新余国资背景的公司收购。
但光伏另一大巨头尚德的国有化前景颇为纠结。此前,一名接近尚德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创始人施正荣并不希望公司被国有化,对于政府提出以个人资产作抵押的要求也一并拒绝。但论坛上透露出的最新消息是:尚德有国有化的意思。在几个月之间,施正荣的想法是否有所转变,他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是否发生了微妙变化,此类问题在论坛上找不到确切答案。从历届参会情况来看,施正荣一直是国际新能源大会的主角,此次他的身影却遍寻不着。会议主办方对记者透露,“施正荣的确有事来不了,本来计划是要参加会议的。”
国有化的确是一条拯救企业的快速路径,但专家也指出要警惕它带来的弊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指出,大面积国有化是一个“不妙的前景”,政府更应该拿出综合政策,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企业收归国有。
“新能源产业是在市场搏击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一旦国有化,恐怕进一步的创新能力要大大削弱,竞争力也会大不如前。国有企业因其特殊性,日子是好过了,但创新能力太弱。这不是出路。”张曙光表示。
他指出,光伏企业做大做强最重要的举措还是“市场并购”,“企业该死的死,不然的话,活的就活不好”。此前记者采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他也认同,政府的政策更应该倾向“扶优扶强”,而不是救助体质欠佳的企业。就并购资金方面,张曙光指出,财政给钱不可持续,政府贴息贷款的举措更可行。
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都指出,要警惕国有化带来的副作用。在他们看来,政府的钱应该更多投入做大市场。此前,中国光伏业的需求大量依赖海外市场,在经济环境走低、双反频频施压的前提下,中国企业更应专注的是抓住不断扩容的国内市场。
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瞿晓铧在会上也表示:“政府要从法规、制度、财政上培育市场,要让光伏企业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自我调整。政府的职能更多是规范市场,发展市场,而不是盲目地救企业,我不是说永远不能救,但一定不要盲目地救。”
近来,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预言,“经济和社会变革总是来自新能源与新通信方式的交汇”。无疑,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必将是未来的宠儿。尽管当前国内光伏业颇有点内忧外患的味道,但业内人士认为绝不能因噎废食。在他们看来,自力更生或许是中国回应欧盟双反最有力度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