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削减光伏补贴等,全球光伏产业正处在最寒冷的冬天。11日,一股贸易保护主义的寒流再次不期而至。美国商务部就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拟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征收18.32%到249.96%不等的反倾销税,和14.78%到15.97%不等的反补贴税。
Martec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告诉经济导报笔者,中兴和华为在美的遭遇也证明了同样的现实:如果中国企业敢向产业链高端爬,那就制裁你。美国所谓贸易自由主义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还有一线生机
从轮胎特保案,到中兴、华为“威胁美国家安全”,再到光伏“双反”终裁,由美国对中国企业提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同潮水般接连不断。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祾譞告诉导报笔者,中国目前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接近600家,此次终裁之后,国内企业产品输美成本将增加30%以上。这对于行业平均利润只有10%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事实上,美国市场只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约10%的份额,“双反”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影响。不过,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却不容小觑———不仅欧盟对我光伏企业进行“双反”立案调查,就连新兴的印度市场也传出消息,欲对我光伏产品提起高达200%的反倾销关税。
去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导致太阳能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多晶硅价格从去年年初的每公斤70-80美元下降至目前的每公斤20-30美元,太阳能组件价格从去年的1.7美元/瓦降至今年年中的0.85美元/瓦,行业整体毛利率不足10%。
而如上述对美出口的惩罚性关税一旦实行,将几乎榨干国内整个行业的利润。李祾譞表示,“中国光伏企业暂时还不会完全被逼出美国市场,但是市场份额必然会有所下降。”
曹寅认为,目前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有必要先进行内部整合以去芜存菁,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尤其是要淘汰低效落后的产能,然后通过提升内部技术优势,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并积极到海外市场建造生产基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