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度此举,不少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为“美国‘双反’产生了坏效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认为,“印度就是跟着瞎起哄,证明自己的存在”。同时,由于目前中印光伏组件贸易额不过十几亿人民币,所以即便进行反倾销调查,也无大碍。
据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光伏组件贸易额约16亿元人民币,这与200多亿美元(约合1300亿元人民币)的对欧出口额相差较大。相比于占国内光伏产品出口70%份额、逾200亿美元贸易额的欧洲市场,即使印度政府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台反倾销措施,对于国内光伏产品出口形势的负面影响也远逊于欧洲。
但有专家担心,这股反倾销浪潮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扩散开来,巴西等金砖国家甚至更多国家或会跟进。这个局面一旦形成,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形成灭顶之灾。
■ 海外建厂“换”市场,能否绕过贸易壁垒?
面对一连串的贸易壁垒,也有企业考虑淡化光伏产业。济南新五岳光伏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一旦欧盟裁定成立,征收超过30%的关税,很大一部分光伏企业都要面临倒闭的风险。光伏行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目前,公司正在筹划转产,转向其他相关的新能源行业。
如果欧盟“双反”成立,光伏企业想保住这个传统出口市场,除了承担高税率,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省内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此前美国对华光伏“双反”仅针对产自中国大陆的电池片,因此大量国内企业通过采购中国台湾电池片生产组件以规避美国的双反税收,成本虽略有上升,但增幅远小于惩罚性关税的税率。
相比之下,此次欧盟将反倾销调查范围扩大至硅片、电池、组件,一旦最终裁决倾销行为成立并征收反倾销税,则国内企业避税途径将仅剩海外设厂这一条路,但带来的后果将是成本大幅升高。
笔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年初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调查时,力诺就在美国收购了IBM公司的一座厂房,计划建设700兆瓦的生产能力,通过海外设厂的方式规避风险。目前,该工厂正在进行一些改建工作,明年有望正式投产。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海外设厂的方式规避欧盟“双反”调查,其实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光伏企业转移到国外的多是后道组件工序,不太可能转移硅片、电池片产能。由于欧盟反倾销针对整个产业链,因此只转移后道工序并不能规避反倾销税。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