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依赖症
实际上,即便没有欧盟立案调查的致命打击,中国光伏企业也早已在刀尖上行走。产能过剩和技术落后正使得这个行业经历着一场大浪淘沙。
“现在即使不是市场的底部,但离底部也不远了。”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我们的工厂仍满产运转,在整个产业状况不明朗的形势下,企业只有努力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确保渡过这个难关。”
我国政府也在积极为光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我国发电体系中的重要电源之一。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将达到2100万千瓦,较原规划的1000万千瓦翻番一倍多。
“政策显然为我国太阳能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我国虽然是太阳能发电第一制造大国,但主要是出口欧美市场。目前光伏行业的亏损现状,主要是因美国、欧盟纷纷对华双反,导致大量国内光伏企业陷入亏损、减产境地。”美国伊顿能源中国区总裁尚尔兵指出,一旦中国国内开始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加快市场开发速度,太阳能发电价格将具经济型,并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则有利于缓解目前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现状。
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欧洲反倾销立案的情况与美国双反不同,针对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是把三条路都堵死了。相比而言,美国的好一点,放开个口子,主要是针对光伏组件,现在很多下游大型的厂商在东南亚、中国台湾甚至是美国本土建组件的组装厂,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规避。
尽管多数光伏企业在一次次双反遭遇战中焦头烂额,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光伏企业都在受到欧美国家的排斥。
就在中国光伏产业面临贸易争端和产业过剩的2012年,新奥集团却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新能源公司以50亿美元和核心技术投资建设美国内华达州清洁能源生态中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