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韩杰对记者表示,这次欧盟光伏“双反”案,对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影响很大,太阳能这一块,欧盟是我们的最大客户,出口占2/3以上,省里现在非常重视,已在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相关工作已经展开,在商协会的牵头下,企业抱团,集体应诉,同时也鼓励企业,积极做好欧洲进口商及合作方的工作,多方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除了争取单独税率,企业们积极应诉的焦点还有替代国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美国在反倾销时选择了泰国作为替代国,最终反倾销税率为31.14%至249.96%。但此次欧洲立案调查选择的替代国是美国。
正参与企业应诉的昊理文律师事务所倪建林律师对记者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应对,争取拿到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一旦以美国成本计算中国的成本,企业就会陷入被动。
据悉,根据欧盟调查程序,在立案发布日后10天内(也即9月16日前),中国企业可以针对“替代国”的选取进行抗辩。
200亿美元的博弈
这究竟是一场多方博弈的贸易战争,还是会变成现实对中国光伏企业课以重税,前路仍笼罩在迷雾中。
欧盟作为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总价值约为200亿美元(约合1680亿元人民币)。在立案声明中,欧盟委员会称,“根据进口总值计算,这是欧盟委员会迄今收到的最引人注目的反倾销大案。”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指出,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元人民币。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全球的光伏市场主要以欧洲为主,而国内光伏企业的主要客户也都是欧洲国家。和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一样,辉伦的主要市场也在欧洲,所以在袁全看来,说整个行业或将面临“灭顶之灾”毫不夸张。
一旦欧盟对此案作出最终判决,中国光伏行业或将失去欧洲市场,这对于本已处于行业寒冬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将成为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