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务部资料显示,欧洲是当今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为2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光伏电池出口总额的73%,美国市场仅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20%。据有关行业协会估算,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出口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0万,带动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00万。如欧盟最终裁定中国产品倾销成立,将对我国光伏产业数十万人的就业前景造成直接威胁,同时导致光伏企业逾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银行将面临逾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
近些年来,一些国家为躲避贸易纠纷,纷纷采取海外建厂的方式扩大企业市场份额。鉴于我国目前光伏行业的负债水平,大规模到海外建厂不切合实际。当下涉案企业除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外,更应从长远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规划企业产品转型,尽快开拓新的产业链条。
此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是中国光伏企业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因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具有独一无二的市场地位,反倾销程序很难在此类产品上找到突破口,“中国制造”只有具备一流产品的国际信誉,才不会频繁被其他国家的反倾销程序困扰。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评审委员会公布的201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前50名中,中国光伏企业就有13家。但光伏产业是一个尚未完全市场化的产业,离不开相关政策扶持,金融机构应积极发挥融资杠杆作用,尤其对上游晶硅原料生产企业和下游光伏电站建设终端市场加大扶持力度,是推进我国光伏产业整合升级必不可少的环节。
欧美提振就业难一蹴而就
此次欧盟反倾销的主要说辞是,中国产品挤压了当地企业的利润,影响了当地企业的生存和就业。欧盟统计局8月底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欧元区失业率为11.3%,欧盟27国失业率为10.4%,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0%以上,欧洲就业形势的恶化趋势没有丝毫转变迹象。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发布报告预计,未来5年,欧元区年轻人失业率将继续增长,一些重债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将超过50%。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来说,恢复经济、提振就业需靠深度的结构性改革实现,贸易保护最多也只是画饼充饥。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国家为重振就业,纷纷呼吁“制造业回归”,并宣称要重构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但长期以来,发达经济体国家在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上发生的变化,导致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与“制造业回归”的理念不相适应,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欧盟近期提出的“新工业革命”理念,强调结构改革、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的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规划,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之,全球经济复苏迟滞导致国际贸易形势日趋紧张,经济疲软持续时间越长,国际贸易纷争就越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期发布报告表示,目前各经济体之间发生的贸易保护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很难具体量化,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改变进口许可证或监管规则的方式,而不再采用征收反倾销、反补贴进口关税等常规手段。事实上,自2009年欧元和美元实际汇率下跌以来,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持续升值,欧美企业在无形中获益,其竞争力已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