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与传统能源“分庭抗礼”
“新能源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让施正荣有如此信心,不仅仅是可预期的庞大市场需求,还有技术突破给新能源带来的“赶超”能力。
在这场新旧能源的赛跑中,“成本”是重要的比拼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新能源成本往往要比传统能源偏高“好用但用不起”,使得其产品迟迟不能大规模推广。但在过去的数年,不管是亚洲的日本、中国,欧洲的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还是美洲的巴西、美国,都开始纷纷支持新能源的发展,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创造市场,让新能源产业得以发展壮大,规模化效应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在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制造技术、产品技术、供应链技术等进步迅速,这一切带来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
以太阳能光伏为例,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组件产品从原来的每瓦六美元降到目前的一美元以下,而发电成本从每度电一美元降到每度电一元人民币。施正荣预计,到2012年,世界上半数国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不需要补贴也能够同传统能源竞争。目前在印度、夏威夷、意大利和西班牙,太阳能光伏已经能够与化石燃料一较高下。
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在不断下降,同时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则越来越高,两者间的价格差越来越小,最终缩小为零,甚至为负值。据了解,今年有120个国家已经实现用户端的平价上网,到2015年将有50%的国家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将实现发电端的平价上网。
同时,“转换效率”的提高也是新能源所需要做好的功课。数据表明,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1%,产品毛利率将提升5-6%;当电池转化效率提高到3%时,产品毛利率将提升15-17%。
施正荣还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视角考虑新能源间歇式发电问题,提出“三网联通”设想。“现在已经有全球互联网、全球电信网,接下来就是pow er-net,即电网的全球联通。所有的电网连起来后,沿着主干道都有太阳能发电,通过主干道的本地消耗,输入输出可以平衡,电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样的话从全球来看24小时都可以发电。”他进一步举例说,“局部来看,新疆和上海的时差是三到四个小时,新疆晚上九点还能发电,而上海6-9点还是用电高峰,可以从新疆把电传到上海。”
这与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谈及的“能源互联网”“洲际化”等概念不谋而合。
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四大瓶颈
据施正荣介绍,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占全球市场60%以上,年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0%,整个行业产值约5000亿元,利税100亿元,直接就业人口30万,可谓“知名品牌绽放、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综合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过去十年对于光伏产业来说非常重要,但这只是光伏发展的第一期,这十年是为光伏发电进行验证,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技术上是可靠的。”
施正荣指出,我国光伏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发展面临一些瓶颈:
第一,从政府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对光伏产业认识不够。有人认为太阳能光伏太贵了,有人认为太阳能光伏不能连续发电,解决不了我们的能源问题,有人认为靠太阳能来开动工厂机器不可行,这些片面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对光伏认识不全面。这也要求我们要对民众传播光伏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理念,这是个长期的工作,十年前,估计也就几个专家明白“光伏”二字含义,今年政府的一些报告明确提及光伏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金融创新滞后,金融服务不足。由于金融支持不到位,我们有很多能做的生意做不了。金融跟政策密切相关,如果回报有风险,银行业不愿意贷款,有政策支持才能保证投资者的收益,金融对光伏产业的支持也会及时跟上。
第三,产能过剩。中国的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本土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市场容量非常小,前年之前,中国98%,去年开始90%的光伏电池组件产品都出口到欧美等国。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从起步就是高度国际化的行业,对国外市场高度依赖,因此,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国光伏产业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