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性拯救
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的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此半年一直在为此事奔波,收集证据,与商务部沟通。7月2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韩的多晶硅展开“双反”立案调查。8月17日,商务部受理对欧盟多晶硅“双反”申诉。
吕锦标向记者表示,“美国、韩国为什么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供给中国光伏企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由此中国上游原料企业活不了,他们还会继续提供低廉的价格吗?”
据他介绍,受制于德美日三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多晶硅企业发展缓慢,在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就发起了一轮对中国多晶硅低价倾销,中国多晶硅产业不堪打击,全军溃败,只剩下四川峨眉739厂一家维持每年几十吨的实验性生产。
因此,一直以来,中国多晶硅获取受制于人,90%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
“但在过去5年,随着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中国的多晶硅年产量从两三百吨发展至4.5万吨,原材料自给率从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数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上游的崛起和下游结成稳定的供应关系,使得多晶硅价格从最高时期的每公斤400美元,回落到每公斤30美元左右”,吕锦标指出,国外的多晶硅倾销,把中国的上游企业做死了,价格话语权就再度回到外方手中。
与此同时,下游企业也在紧张的备战之中。
8月28日,尚德电力、天合光能等多家光伏企业联名向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出恳求信,恳请江苏省委、省政府尽快向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尽最大努力争取阻止欧盟反倾销立案,以避免太阳能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明显还尚未‘成年’,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但明显的引导政策长期缺位,而地方又‘过度溺爱’。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式才是我国光伏产业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