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晶硅息息相关的设备厂商对此也感受颇深。江苏华盛天龙营销副总姚文成认为:“整个产业链,中小企业几乎关门了。下游市场不好,我们的设备生产也停了,投资太大,设备卖不掉。”
就像下水道一样,底下堵死了,上面也就开始漫水了。终端供过于求,上游和中游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贸易保护是个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周晓燕在7月12日的2012中国光伏领袖峰会上表示,美国对华发起的“双反”调查是一种狭隘的短视行为,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不仅会损害中国光伏产业的利益,也必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的正常贸易。
众所周知,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多晶硅和光伏设备,业内专家建议对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如果这样下去,双方将永无止境得进行各种贸易战。周晓燕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和其他国家的光伏产品是一种优势互补,密切关联、共同发展的关系,限制中国光伏产品的行为也会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调结构、练内功才是关键
7月份,中国企业发起的针对美国和韩国的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如果成立,美国和韩国必将顺势抬高对中国的多晶硅出口价格,虽然利好了国内几家多晶硅制造企业,但却违背了“平价上网”的基本原则,与之背道而驰。
所以说,“贸易战”拯救不了中国的多晶硅企业,要想自救还要依靠自己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规避他国对技术的牵制。目前,中国企业仍停留在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的“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多晶铸锭仍采用从从俄罗斯引进的“改良西门子法”,这一技术与美国、日本、德国企业掌握的技术相比,相差甚远。
这次“双反”调查表面上看似是贸易问题,但其背后揭示出的却是中国多晶硅行业自身发展问题。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产品价格低廉、资金链条受损严重、国际市场受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韩国的多晶硅做的确实很便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售价在23-24美元每公斤。而我国的多晶硅生产还处在30-40美元,有的甚至达到80美元每公斤,因为我们没有核心的技术和设备。”
对于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当务之急应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国内市场、加快创新步伐,这些才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笔者:solarF阳光网Tony)
3.欧洲对华“双反”立案倒计时
我们知道,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份额中,美国市场占比不足15%,欧洲市场则接近57%。欧洲市场中,又以德国为最大市场,当地70%至80%的光伏组件产品来自中国。美国“双反”袭来的压力和创伤已经可以用惨烈来阐述,而真正关系着生死存亡的战场--欧洲,一旦“双反”立案调查,那么将产生的结果,我们也不愿看见。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