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主持召开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部分国内太阳能发电企业和光伏制造企业负责人,以及可再生能源学会、中科院电工所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等机构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当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形势,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和应对光伏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的途径和对策。刘琦在会上表示,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刘琦指出,前不久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将在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两大领域扩大国内光伏应用规模。
辉煌期曾培育出无锡尚德这样的国际领先上市企业。但随着赛维LDK、尚德等巨头的破产消息的不断传出,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的新闻频现报端,中国光伏产业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光伏产业,似乎瞬间就走入了低谷。
除了西方列强“布局”外,国内诸多因素也“潜伏”许久,关键时刻给光伏企业致命一击。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饰演了“刽子手”一角。作为光伏行业风向标的“十二五规划”具有“突出作用”,其制定应当慎之又慎。而相关部门盲目上调各项指标,短期内将装机总容量由5GW上调至21GW,从而导致光伏项目过度审批、过快上马等问题产生,产能过剩、结构失调亦随之而来。“大跃进”式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管部门关键时刻却鲜有实质性举措出台,光伏企业想走出困境谈何容易?
2012-2016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深度分析及发。2012-2016年江西省光伏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2012-2016年青海省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2012-2016年江苏省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2012-2016年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更多相关研究报告》》其次,地方政府是重要帮凶。项目规划、项目审批、项目上马、项目投产等各环节都不缺少地方政府的“身影”;圈地、贷款、后期“安抚”是地方政府笼络光伏巨头的一贯手段。光伏企业追求产量、规模,地方政府追求税收、政绩,二者合作乃天衣无缝。地方政府多次无视市场经济规则,以行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帮助光伏企业从银行手中贷到大批款项,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尴尬局面的产生。
中国光伏产业内外交困:外部列强布局、内部政府帮凶、企业头目助纣为虐,企业想脱困“难于上青天”。如兼并重组的浪潮不可避免,行业洗牌还是越早到来越好。只有批量企业破产退出,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才可得到彻底规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光伏巨头或能看到“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