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
根据业务特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就光伏产业链而言,兼并重组对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也许还有些可操作性,但在多晶硅领域,是很难实现企业重组的。多晶硅行业因为其高技术和高投入等特点而造成进入门槛很高,退出也同样很难。
所以政府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时要注意不同的业务特点。从产业规模上看,目前一个世界级的多晶硅企业,其规模在5万吨上下,可以供应近10吉瓦晶体硅电池的原料,为四五家世界级的电池组件企业供料。可以肯定的是,千吨级的多晶硅一定不具备万吨级项目的规模效益,但几百兆瓦规模的电池组件企业未必竞争不过几千兆瓦级规模的企业。
浙江精功市场主管徐峰
“拿来主义”要不得
光伏企业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确定决策者的“承赔底线”,即投资者能够认可和接受一个什么样的“最差结果”。定下这个结果以后,再去制定发展战略,走出困境。只有决策者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执行者才看得到希望。
其次,分析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这个世界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但不会每天都有馅饼掉下来。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关系营销和参加各色展会带动销售,那么我们就是当代的”守株待兔“者。当前正是一个没有太多干扰的绝佳时期,过去快速奔跑中来不及沉淀的,现在可以有针对性地整理:对行业的积累、研发自己独到的产品、建立一套做决策的分析体系、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等等。
最后,想想我们还可以在这个行业里做点什么。如果你有以下一些状态,请三思: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大喊“欧债危机”、“补贴削减”、“产能过剩”,给自己的失败和困境找个台阶下。
其实,世上本没有真正的“过剩”,缺少的只是循环的渠道。目前行业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健康和理性,所以多晶硅的价格一跌再跌;组件有很多积压在仓库或码头;兼容式的路灯控制器无人研发,夏季到来时拉闸限电,晚间路灯跟空调一起抢电……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只是大家已经习惯于等待现成的东西有了,再去跟进。往往我们都是在等欧、美、日先做,让他们高风险高利润,之后我们再“拿来主义”。而这一次,我们有了如今的产业基础,也许可以倒过来了。但是这一切的基础,是要敢想敢做。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