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按现在国际平均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成本每瓦大概在2.5~3美元来算,中国仅占整个光伏价值链的8%~10%,其制造增值约每瓦0.2~0.3美元。“而以技术研发、原材料、设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欧盟,对华出口光伏设备及原材料总值达75亿美元,在近年的光伏贸易方面,欧盟也基本处于顺差状态。”王亦逾表示。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中国产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光伏电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并非欧盟某些企业声称的倾销行为。我们希望双方业界能够通过磋商解决分歧,通过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路径,共同维护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立案可能性大
税率或参照美国
一些行业专家则认为,欧盟立案的可能性很大。李俊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美国、欧洲在对待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中往往会跟风、效仿。如果一方立案并通过了“双反”调查,另一方一般也会如法炮制。孙广彬也持同样的观点:“虽然欧洲不像美国面临大选年,但进行‘双反’调查,也能达到一些政治目的,如经济疲软,光伏企业完全不具备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欧盟立案可能性非常大。”
而对于立案后可能出台的税率,李俊峰则对记者表示,如果欧盟一旦立案,其双反税率也很可能参照美国标准。“欧盟甚至不需要再做繁琐的‘调查’,完全按照美国调查的结果执行就可以。”
李俊峰认为,10月份的美国终裁结果将是关键的一环,“如果,美国‘双反’最终落槌,并维持目前的高税率,那将起到一个很坏的示范作用,如果欧洲再继续跟进,那么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将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目前,尚处于45天的“窗口期”。由于中国官方政府和欧盟委员会都还没有明确表态,被业界认为是敏感期,于是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过多谈及实际应对措施,寄希望于政府。阿特斯政府关系及业务发展总监、中国首席代表张谦表示,“现在还太敏感,我们还是希望政府出面解决此事。”
孙广彬认为,联合起来,积极应诉是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惟一能做的。
李俊峰则认为,指责别人没有用,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中国的光伏产业要反思自己,之后要进一步启动国内市场,但不要过多地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产业链不占优;而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产品具备相对竞争力。接下来就是消减产能,继续提升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