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加拿大留学经历的瞿晓铧考虑再三,先在加拿大申请了一批地面电站项目,成为在当地拿到承建权最多的公司之一。有了充足的项目储备之后,阿特斯斥资在安大略省建设制造中心,2011年6月,该中心投入生产。
这个地处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设备加工厂(下称CAMO),是迄今为止中国光伏行业在海外最大的制造基地,共有雇员400人左右。除首席执行官为中国人外,其他雇员都是当地人,其中一半为制造工人,另一半包括工程团队和市场开发团队。
瞿晓铧回忆说:“公司提供数百职位,但收到了3500份简历,现场询问者达1500多人。有些人等了一个半小时,就是希望能跟我们有面谈的机会。”
但瞿也承认海外建厂成本很高。就人力成本而言,CAMO的员工薪酬平均折算下来是国内的7倍,大约是4万加元/年。
“但不是用工成本越低越划算,还要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瞿晓铧介绍说,目前CAMO的人均产出至少0.5兆瓦/年,而阿特斯在中国的工厂,人均产出只有0.25兆瓦/年。
另据CAMO方面称,该工厂计划于今年6月将产能提升至400兆瓦,员工人数扩充至600人,人均产出量将提高到0.67兆瓦/年。
瞿晓铧总结说,在加拿大建厂,人力成本还是较高,但制造加工环节和原料市场、终端市场联系得更紧密了,这有利于节省物流成本。同时因为解决当地就业,与当地政府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有利于下一步的市场拓展。
但到目前为止,阿特斯的大部分产品仍在国内制造——2011年该公司的总出货量大约在1300兆瓦,其中加拿大工厂CAMO贡献了200兆瓦。
“发达国家个别地区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可能会吸收一部分产能,但是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仍无人能撼动。”孙广彬称。他强调,出于运输费用和贴近市场考虑,部分企业选择海外建厂,但这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案例,不具有普遍性,中国光伏企业不可能将过多的产能放在海外,更不可能将整个产业链搬到海外。
孙广彬认为,目前国内光伏组件制造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源成本有很大依赖,在国际市场上技术优势并不明显。“光伏组建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储备,以技术而非价格来参与市场竞争。”
对于中国的风电整机厂商,情况就好很多。虽然此次针对风塔产品的“双反”调查敲响了警钟,今后包括叶片在内的附加值较低的零部件也可能遭遇“双反”调查,但是这对于整机的影响有限。
“在整机上美国公司暂时找不到机会。”金风科技副总裁马金儒表示,中国的风电整机商在美国市场上是以技术而非价格作为竞争优势。“比如金风以直驱永磁技术在美国保持竞争力,而不是价格优势,我们的机组价格和美国风机龙头的价格相当。”
马金儒透露,金风在美国的项目以风场项目和机组销售为主。由于运输成本高,附加值较低的风机部件如叶片和风塔采购自美国企业,附加值较高的电控系统等部件则产自中国,因为这方面中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