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能源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乃至于全球发展大环境中备受瞩目。在2011年,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市场方面都出现了装备产能过剩、价格暴跌,以及在国外遭受“双反”调查等贸易保护的困局,而在技术方面,则出现了风电低电压穿越不过关、脱网和安全事故频发、窝电问题日益严峻等问题。国家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18项风电标准及技术规范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了强制性的风电机组并网检测制度,启动了风电功率预测并网运行机制,指定了太阳能发电的标杆电价 。这些行业标准和政策的实施,正在推动新能源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在2011年10月份发布了《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为我国风电产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画出了宏伟蓝图。按照国家主管部门征求意见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风电将新增7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这表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新能源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产业还只是在规模和产业链建立方面初步成功,要实现后续的大规模发展,除了在电力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方面推进改革和创新,还必须在新能源产业应用技术进步、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方面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因此,提高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能力,拥有关键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将是“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新能源的资源密度低和产出的波动性大,构成了新能源的先天不足,但是随着智能电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能源的这些缺陷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弥补。新能源技术本身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实现与常规能源在经济性上竞争指日可待。总之,新能源产业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在技术上取得更大的革新,这是新能源不再依靠国家财政和价格补贴、实现自我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家主管部门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导向,初步认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一是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的全产业链的能力,例如,在风电机组方面要完全具备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整机研发设计能力,在太阳能发电方面要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并显著提高转换效率。二是建立适应大规模风电、太阳能发电并网运行的功率预测、电网安全控制及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三是开发和应用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及新能源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实现新能源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