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卓分析,2011年10月~12月的较短期间内,中国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因为美国太阳能市场自身增长的原因,此外,由于美国几个州太阳能补贴项目即将到期,补贴政策将取消,一些美国光伏企业趁机加大了从中国进口量,光伏组件的需要也就增大了。
不过,反补贴紧急情况初裁暂时不会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大的影响。李磊说,此紧急情况初裁是美“双反”程序中的一部分,在等到美商务部做出反补贴初裁前对中国光伏企业几乎没有影响,而在初裁决定后只需要交90天的保证金,并不实际上征收;最后,还要看美商务部终裁的结果才能确定是否征收。征还是不征的可能性都很多,包括对什么企业征收,以什么标准征收等都不一样。
“不只是美商务部终裁要通过,还需要ITC在最终裁定中也要同意,这两个机构都要独立的认定才可以征收的。”陈卓补充道。
反补贴税征收可能性大
目前,美商务部在反补贴初裁决定上一拖再拖。美商务部原计划在2012年1月就反补贴作出初裁,后来,美国商务部将公布日期从1月推迟一个月至2月14日,美国商务部称“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分析”。没想到其再次推迟了公布最终判决结果的时间,相关初裁处罚决定预计将在2012年3月中旬左右公布。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按照先前有关初裁顺延1个月的决议,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初裁结果应该在2月14日,此次提前发布初裁结果表明其早已预设了初裁结果,推迟初裁只是其一种技术性手段而已。
李胜茂称,这也预示着中美两国在光伏“双反”领域内的“纠纷”进一步升级,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中国光伏企业的应诉努力没能取得实际效果。
“反补贴紧急情况初裁对中国光伏企业应对‘双反’没有太大的干扰,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陈卓说道,“目前,英利的出口量并不太大,出口排货也比较均匀。”
李磊说,中国光伏企业下一步应该调整出口计划、出口速度和出口价格,相关律师也正在帮助企业做下一步应对的策略。
李胜茂认为,目前中国光伏企业一方面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继续表明业界的反对立场,甚至可以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报复性措施;二是要加快针对此次初裁结果的上诉步伐,争取早日改变美国商务部的这一错误决定。
但是,李胜茂称,美商务部的紧急初裁结果表明,在当前美国国内大选临近,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的大背景下,此次初裁结果为最终裁决结果奠定了基调,中国光伏企业的 “双反”应诉工作任重而道远。如按照初裁结果征收反补贴税,中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将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