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寒冬”。然而,新年伊始,记者走进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却发现,赛维动作频频,逆势大举扩张――1月4日,宣布通过其德国控股有限公司与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德国SunwaysAG签订投资协议,将取得SunwaysAG法定资本增加后约33%的股份。
1月5日,宣布国家开发银行批准了其全资所有的、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总产能8兆瓦的两处太阳能电站15年的项目贷款,还批准了赛维LDK拥有其大部分股权的SolarPower有限公司为期2年的建设融资。
去年年初,由于全球光伏产能过剩,加上欧盟主要市场削减补贴,全球多晶硅、硅片价格分别下跌了50%以上。年底,美国等国家相继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使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许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在此背景下,拥有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品生产销售的光伏全产业链的赛维,也在二、三季度出现亏损,并因资金链压力而出现“破产保护”传闻。此时此刻,作为光伏企业龙头的赛维缘何“逆势而上”?
“光伏危机是暂时的,但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赛维董事长彭小峰说,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光伏行业还将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等种种影响。“冬天”可能还将持续,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但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光伏行业的“寒冬”终将过去。彭小峰说,从全球范围看,能源紧缺是个长期的课题。太阳能发电占全世界能源结构的比例会逐渐提高,未来5到10年将达到10%,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给了我对光伏产业的信心,也给了赛维扩张的理由。
在赛维总部,记者看到,各车间生产有条不紊,开足马力,一片繁忙。而实际上,公司却正在进行一场拼市场、降成本的“寒冬转型”。
在赛维最早成立的硅片事业部,副总经理付德林说,2011年二季度,赛维的非硅制造成本还是每瓦23美分,四季度已经降为每瓦18美分。付德林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车间去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精益管理,通过减少浪费,来创造价值。随后,他又领着记者来到硅片生产车间,从铸锭到开方再到切片,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解读着这“5美分的秘密”。
在铸锭一部四号厂房门口,有个“精益管理知识宣传栏”和“管理看板”,“精益化管理”、“六西格玛”等管理学名词赫然在列。车间主任邹江华说:“以前生产数据报过来就报过来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这些数据都写在看板上,想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就可利用数据分析方法正反去推,查找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原来我们都是坐在办公室,机器出了问题才下来。现在一天8个小时待在车间,机器出问题能及时发现。”正在铸锭炉前读取仪表的设备安全主管连丽雄说,“技术人员下到一线,使得车间停机、待机时间变短了,也就从时间上抢下来一点点成本。”
在坩埚区,付德林指着一个坩埚内薄薄的一层涂料说,这是用以阻隔硅锭和坩埚的氮化硅粉末,铸一个锭需要大约400克。以前硅片市场价格好的时候,赛维每铸完锭,氮化硅连同坩埚一起丢掉了。现在市场价格低迷,这些粉末都要回收再利用,全厂使用的氮化硅大约有一半是循环使用的。别看这薄薄一层粉末,赛维一年通过回收可以省下几千万元。
“一些国家为了搞贸易保护,指责中国的光伏企业低价倾销,获得了政府补贴,实际上完全不是这回事。我们的低成本是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一点一点积累、一分一分节省下来的。”付德林说:“为了降低这5美分的成本,赛维全公司从人到机器每一个环节的潜能都被激活。”他还透露,2012年,赛维硅片的非硅成本还可继续下降至每瓦15美分。
硅片只是赛维的一个生产环节。彭小峰说,作为全产业链的光伏企业,赛维在应对当前行业困难时,无论是上游的硅料,还是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都做着和硅片同样的降成本努力。
通过降成本,去年赛维的市场份额“逆势扩大”。硅料从上年的5000吨增加到1.1万吨,硅片从1800兆瓦增加到2800兆瓦,电池片从几十兆瓦增加到600多兆瓦,电池组件也从360兆瓦增加到800兆瓦。
“成本之战”还延伸到了赛维管理层的办公室里。记者注意到,最新一期的《赛维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通知:为响应“拼市场降成本”的号召,从109期起,稿费标准从60元下降到40元……赛维公关部新闻主管廖淑艳还告诉记者,在这个冬天,公司还专门出台规定,气温8℃以上不开空调。
低成本增加了赛维逆势扩张的底气。“虽然去年二、三季度公司出现亏损,但只要产品价格稳定下来,我们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彭小峰说,“我们会率先走出‘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