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2012年的春节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而言是一个难过的年关,欧洲市场萎缩、美国双反调查、产能严重过剩、国内超过1/3的企业处于停摆状态……而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其中超过80%用于光伏产业的多晶硅又被“驱逐”出鼓励类项目的行列。难道中国的光伏产业真要迎来传说中的“2012”?这一年轻行业的“诺亚方舟”究竟在哪儿?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尽管这是一个寒冬,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就此停滞。”
“据统计,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是10GW,全球的安装量是17.4GW,2011年中国产能将达到16GW,全球可能将达到21GW,所以光伏产业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都还是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只是在速度上有所减缓。”孟宪淦告诉记者,减缓的原因在于光伏产业是一个靠政策推动的产业,政策的因素在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工信部制定“十二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多晶硅领域将扶持1到2家规模在5万吨级别的企业,3到4家一万吨级别的企业;在太阳能电池领域重点支持1到2家5GW规模的企业,8到10家1GW的企业。“如果这个草案能尽快通过并实施,那么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也将随之不断走向整合和重组。”这位业内权威人士表示。
“吃奶”的光伏产业仍需政策支持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拉动。孟宪淦对记者说,2011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是每度电1.15元,而火力发电电价是0.38元,水力发电则是0.25元。所以要弥补其间的价格差距,我国和其他国家都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建立市场、发展市场。
“如果把煤炭、石油比作爷爷,那么可再生能源就是孙子、重孙子,是承载未来希望的后辈。小孩的成长需要抚育、培养,大人得为他们提供生活费、教育费,直到他长大成人。否则,孩子就会流离失所,就会夭折,因为他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在现阶段,财政补贴对光伏产业这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的是决定性的作用。”孟宪淦对记者进一步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