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我国发展迅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进入寒冬,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以及前期盲目冲动投资造成的弊端集中爆发。目前,众多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如何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模式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能提前进入自我反省期也是一种进步。
中国光伏行业再起波澜
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双反”调查进入实质性阶段;2011年12月19日,我国商务部发出预警提示,印度可能在近期展开对中国所产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与此同时,国内光伏企业前期大干快上、盲目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弊端也暴露出来,可谓内忧外患集于一身。
就在中国光伏产业在海外不断遭到阻击之时,国内传来一系列利好消息。随着战略性新型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专家预测,光伏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转变。
海外受阻凸显市场过度依赖性
2011年下半年,一度发展势头强劲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进入寒冬期,晶硅价格惨烈下跌,海外市场受阻,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据统计,中国接近95%的光伏产品都销往海外,其中以欧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一度高达80%。
“市场依赖性过强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最显著的特点。”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一位专家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光伏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而美国在此时展开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更是让“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中国光伏行业雪上加霜。
据统计,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新增产能10GW,全行业产能累计达40GW到50GW,中国光伏产能约为30GW,但全球市场需求只有20GW左右。曾经供不应求的硅料,2011年新增产能7万吨到8万吨,全行业产能累计达到20万吨到24万吨,而需求只有其70%到80%。
“国内光伏行业的主要特征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前期的盲目冲动投资弊端在后期集中爆发。这种情况虽然可以预见,却无法避免,主要是由国际大环境决定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研究员谭雪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