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1年光伏产品价格大跌,企业亏损、停产的状况比比皆是,但包括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大多数企业仍靠着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得以生存下来,甚至以此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
而现实情况是,不少地方在推出扶持政策的同时,当地政府也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金融风险。这些都让这个新能源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政策激励能否在根本上帮助光伏企业做大做强,众多证券投资者能否获得回报,都留下了一个个问号。
行业大面积亏损
进入2011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相互交织,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在美上市的10家中国光伏企业市值大幅缩水,幅度最大的超过90%,总市值蒸发27亿美元。
知名光伏企业英利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营收为6.677亿美元,净亏损达2830万美元,毛利率仅为10.8%,环比下降52.1%。同期,赛维LDK亏损1.15亿美元,尚德亏损1.16亿美元,且被破产传言的阴云笼罩。
“由于意大利、法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和德国的市场需求下降,光伏组件的库存节节攀高,价格下跌比预期的还快。几个月前,光伏组件的价格已下跌了30%—40%。”英利有关人士透露。
同时,尚德也表示,其产品的平均售价从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下降了16%,预计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下降幅度为10%以下。
亏损企业仍能盈利
尽管英利第三季度净亏损达2850万美元,但记者注意到,“税费返还”不仅让天威英利补上了经营的亏空,还实现了盈余。
英利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公司收到的税费返还为1.8797亿元。
靠“税费返还”生存的光伏企业并非只有天威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