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我都带头只拿四分之一工资。”这段日子,对今天的施正荣来说,已成了光荣的革命历史,但在当时,很多员工动摇了,“我从澳洲带回来的一位博士也走了,这一下子更多人都觉得我不行了,连自己带回来的人都跑了。”
另外的难题来自文化上的不适应。决定创业之后,施正荣曾经对在国外还是国内创业进行过比较,最后觉得自己还是比较了解国内的文化,于是决定回国,但他很快发现,离开了十几年的故乡,自己其实也不是很了解,“说好了要商谈一个项目,坐下来了不说事情,先喝酒,喝好了再说,那一开始感觉是有些别扭的!”
最近,有人给施正荣写了一本书,把他早年的经历,创业的艰难都给搜集了出来,书稿到了施正荣手里便给压了下来,“尚德毕竟走过来了,现在要学会用一种阳光的心态,去看待过去的经历,很多故事说出来不好!”
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施正荣不愿意提,但一番感慨却是少不了的:“从2003年底到2005年年中,这一年半时间,我可以讲,我是中国社会大学博士速成,对中国那些至理名言,理解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以前在中学小学学到的那些成语,原来只是记住了,并没有理解,现在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天时地利人和’,什么叫‘任重道远’、‘同甘共苦’,什么叫‘颠倒黑白’。”
施正荣认为这段时间自己成长很快,“从一个比较天真的学者,一下子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男人,知道社会生活不会一帆风顺。”
资本市场扬名立万
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虽然施正荣自感历经艰难,但相对而言,尚德的发展还是相当顺利的。2002年,经过一年多筹备,尚德顺利投产,第二年,便实现了90多万美金的盈利,同时开始成倍扩产,到了2004年,尚德已经获得了近两千万美元的利润,2005年达到了5000万美金,刚刚过去的2006年,预计可以获得一亿美金的利润。
不过,施正荣的扬名天下,是在2005年底尚德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随着尚德股票的持续飙升,施正荣的个人身家也在几个月之内向两百亿人民币逼近,当大家将眼光投向这位留洋博士之后才发现,太阳能科学并不是他唯一的知识,对资本运作规则的娴熟运用,在这场科技财富传奇中同样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