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将至,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产业)正在遭遇“严冬”: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这是全行业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近日,国内四大光伏巨头英利、尚德、天合、赛维陆续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四家公司共亏损2.9亿美元。
就在整个行业正经历大起后的大落时,美国决定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双反”调查,随后,欧盟又传出消息称,拟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反垄断等措施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以缓解其经济危机。
有媒体称,我国光伏行业已身陷囹圄。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近日,据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调查,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正在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下半年我国中部某省十多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1-2家维持生产,其他都已停产,裁员人数达到2000人。
另有消息称,为了应对当前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作为企业过冬的准备之一,国内四大光伏产业巨头之一的尚德电力,已准备了1000万美元的人员遣散费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分析师指出,1000万美元如果全部用来支付初级管理层的薪水和补偿,有可能会涉及到百名以上的人员。
梦断“宝山”
“这是全行业的危机,与几年前全行业膨胀性发展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回忆道:“这几年以来,做电气的、做饲料的、做家电的、做地产的、做眼镜的、做五金的,都纷纷跑到光伏行业里来,以为这是座“宝山”。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做事情总是这么盲目,使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曾经一度电风扇市场走俏,于是大家一窝蜂去生产电风扇。后来又发现洗衣机好卖,于是扔下电风扇又去生产洗衣机。连生产线都没有,就是随便找来一些下脚料,然后利用手头一些简陋的工具在简陋的厂房里叮叮当当地干。结果是,大量产品粗制滥造,库存积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