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二:产业发展应尽快从以出口为主转向开辟国内市场
我国95%以上的光伏产品依靠出口。光伏企业打造国际品牌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无可非议,但是我国光伏产业应尽快从过度依赖出口转向开辟国内市场,为我国能源建设服务,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光伏产业是典型的国际市场拉动型。在2003年光伏产业起步期,我国光伏组件的产量仅13兆瓦左右,而2010年产量达到10600兆瓦,7年间产量增长近千倍,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受国外市场的拉动,产业形成的本身就是为国际贸易服务的,而这则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受欧债危机影响,去年在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中占到近70%份额的德国和意大利,今年相继大幅缩减光伏装机补贴,直接造成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萎靡。在光伏行业大幅扩产之后,突发的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大量库存无法消化,光伏组件价格一降再降。此外,在经济复苏缓慢曲折的情况,上半年美国三家光伏企业先后宣布破产,直接导致了今年10月SolarWorld 等7家企业提起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双反”申诉。
目前,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00万千瓦,占全球50%,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12年总产量将突破1500万千瓦,完全可以满足国内规模化应用。目前,在我国光资源丰富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到1元/千瓦时左右,具备了启动国内市场的良好条件。截至2010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890兆瓦。我国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新能源专项规划确定,“十二五”末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到2020达到5000万千瓦。
启示三:产业发展应从单纯靠扩大产能转为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光伏产业是个“三头在外”的产业,购买国外的关键设备,购买大部分原材料,然后加工再将绝大部分的产品进行出口,是单纯靠扩大产能发展起来的,必然要遭遇不可以持续发展的问题。美欧国家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高端技术和产品,再把设备高价卖给中国,赚了钱又投入到研发,产出更好的技术和设备,我国则一直处于被动高价更新设备的状态下。
为生产光伏产品,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EVA、浆料等原材料。2010年,中国生产企业对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及支付的技术转让费不少于30亿美元。而同期,我国光伏产品对美国出口额仅为20多亿美元,美对我实现3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孟宪淦表示,在此次美国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的“双反”调查事件中,中国的企业吃了三次“哑巴”亏。第一次是买美国的原料和设备,让其赚一笔钱;第二次是我们加工后再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他们;第三次是由于汇率的变化,我们又损失很多钱。孟宪淦说:“中国连着吃三次亏,美国连着赚中国三次钱,反而说中国是低价倾销、拿国家补贴,为什么有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关键是我们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因此,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思路必须尽快从单纯靠扩大产能,转移到在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科研方面下工夫,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