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清洗设备行业的中联科伟达,如何一下变身太阳能电池整线装备供应商,如何在一年内承接40条设备整线建设订单依然不得而知。至于这40条太阳能设备整线客户,在公开资料中,也没有找到详尽资料。
资本谜团
对于脱胎于中联科利的吉阳控股而言,自身拿出其在光伏产业高达350亿元的既有和规划投资,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其公开资料,2007年,中联科利年收入不过数百万元。在多个吉阳新能源项目中,如桂林及新余的主要投资方均出现恒基伟业的身影,而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均任两地公司的董事长。
以IT、商务通手机出名的恒基伟业,近年远离大众视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恒基伟业2009年前后,已经涉足新能源行业,但具体规模并不详尽。同时根据公开报道,因发展战略分歧,恒基伟业与吉阳新能源的合作已经很少。
在光伏产业遭遇严重供过于求、极度严寒的情况下,吉阳新能源资金来源依然是个谜。“去年新能源产业获得政府高层认可以后,大量企业突然出现,四处跑马圈地,不排除资本运作的可能。”福建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以时代周报曾报道过的汉能为例,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支持,是号称千亿投资的汉能主要资金来源。
与汉能相似的是,吉阳新能源所选择地区,也多是中小型欠发达县市,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愿望强烈地区;与汉能不同的是,吉阳新能源选择了违背光伏企业建厂原则的遍地开花。
截至目前,公开资料尚未显示吉阳新能源各地基地首期投资资金具体来源。但公开资料显示,吉阳新能源霞浦太阳能电池项目的落户,有个前置条件,即县里要垫付500亩工业用地出让金和高标准厂房建设的奖金,前期投资达两三亿元。
“吉阳新能源极有可能跟汉能一样,走的是圈地、抵押、寻求当地政府和银行支持、获得首批启动资金的方式运行。”弘亚世代一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此前,光伏行业已出现通过政府资金支持、购买设备、并从中套利的企业生存模式,吉阳新能源依然难逃“异曲同工”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