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技术进步的预期,看起来并非空穴来风。目前汉能已经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着手,通过涉足太阳能生产设备的制造与生产,并建立研发中心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以及相关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和中试,优化太阳能电池制造和工艺流程,从而达到控制发电成本的目的。
除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汉能也注重下游产业的拓展,以避免在光伏应用市场中受制于人。汉能提出的“一基两翼”发展战略即提出“以清洁能源发电板块为基础,以太阳能光伏研发与生产为左翼,以太阳能光伏应用为右翼的产业结构。”11月初,汉能就与新疆吐鲁番市签署了20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项目合作开发的协议。此前,汉能在保加利亚建造了光伏电站并投产发电,在意大利也有光伏屋顶项目正在推进之中。
成本将是最大优势
汉能这种全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最大的受益之处可能就是降低度电成本。有分析认为,汉能由于涉足太阳能生产设备的制造与生产,以国产线代替进口线,生产成本将得到较好的控制。李河君即承诺,目前汉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大概是0.7元/瓦,有信心在未来三五年内做到0.5元以内。
发电成本的降低,或许是开启国内光伏市场的一把钥匙,而国内光伏行业要摆脱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受制于欧美市场的困境,也只能靠拉动国内市场需求来解决。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表态,国内《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可能将由原来的1000万千瓦调整为1500万千瓦。其中屋顶太阳能装机规模目标为300万千瓦,到2020年规模可达2500万千瓦,而目前这一数值为30万千瓦。
尽管目前晶硅类光伏产品仍然是市场主流,但由于薄膜电池也有其适应范围(如更适合于屋顶和玻璃幕墙安装),所以中国光伏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在转换效率上得到更大提高,随着成本的下降,薄膜电池显然更具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