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连美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借势WTO游戏规则,这两家中国企业此番站在世界贸易的前端,开始了谋求世界领先的征程。
“加入WTO前,光伏产业在国内还未成声势,但在欧美国家却正形成潮流。”专家说,光伏作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因其无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特点,备受欧美各国青睐。河北企业正是藉此机会成长起来的。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正在襁褓中的两家河北光伏企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十年前,英利还仅是一个拥有几百人,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英利董事长苗连生说,“十年后,我们通过在全球配置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目前,英利绿色能源有着广泛的光伏组件销售市场,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法国、韩国和美国等。
2003年,英利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通过国家验收并全面投产,填补了我国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2004年年底又投资4亿元启动了二期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后,形成了铸锭、硅片、电池、组件100兆瓦的产能。2007年6月1日三期工程第一阶段生产出第一块硅锭,到2010年,英利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彻底贯通,并在欧洲、亚洲、美国等多个国家都拥有了本土化的生产、贸易和工程公司。目前,英利四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今年8月,英利集团旗下的英利绿色能源美国有限公司为美国新泽西州的橡木太阳能电站项目提供10兆瓦的光伏组件。今年7月,英利为希腊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工程提供光伏组件。
与英利集团一样,十年来,晶龙集团的发展也是急速攀升。“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晶龙集团仅仅成立5年,规模很小,曾在国际贸易中到处碰壁。”晶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回忆说,“由于中国不是WTO成员,晶龙在对外贸易中,处处遇到贸易壁垒,产品输出地还不断提出苛刻要求,交易中的高成本使企业吃不消。”
天生的外向型企业亟须寻找与世界接轨的平台。加入世贸组织让靳保芳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