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各国纷纷缩减发展新能源的补贴计划。致使光伏产品需求大幅度减少。加之近年来中国光伏产能的急速扩张,导致了中国光伏企业严重产能过剩,光伏产品价格急剧下降。10月19日美国Solar World等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指责这些太阳能电板企业使用倾销手段,压低了美国市场价格,损害了该行业的利益。
美方如果采取限制措施,不仅对中国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对包括美国太阳能企业在内的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旦贸易战打响,美国对外国产品设的关税越高,美国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就越低。美国对中国的太阳能制造设备出口也将受到影响。这件事只是中美公司之间正常的一项贸易摩擦,并不能因为美国公司发起的这项反倾销指控,就说这种做法好或者不好,因为中国公司也一直在利用反倾销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美国3家光伏公司在一个月内相继宣布破产,而这3家公司恰好都接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为上述4家公司担保贷款10多亿美元。奥巴马政府已经表态,认为美国光伏企业遇到的困境,是因为中国企业的竞争。这使得“双反”染上了政治因素。美国政府重视失业问题,“双反”可能是为了安抚那些因破产和裁员而失业的工作人员情绪。
中国和美国一样存在对光伏企业的补贴,但不能将美国企业竞争失利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企业的补贴。短期来看,欧洲国家对光伏需求剧减造成光伏电池板价格下降,并造成整个行业盈利不佳。长期来看,制造业都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厂房、劳动力更便宜,这些都造成了美国企业亏损倒闭。因此发起双反的理由站不住脚 。
针对美国欲举起“贸易制裁”的大棒,企业界反对的声音更是直接。无锡尚德电力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就表示,光伏产业需要一个统一的市场规则,也包括贸易争议的解决机制;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更是指责,美方的指控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无知。美国官方需要弄清楚任何报复措施是为了保护那些濒临倒闭的公司还是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提高竞争力。中国和美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应该合作,利用中国成本低的优势,如劳动力成本,和美国的技术优势。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透露,中国今年的光伏电池板总的产能将达到30GW,而全球今年装机量只有20GW。目前光伏电池板的库存在10GW左右需要消化,中国的光伏企业有1/3在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据悉,目前还有一些光伏企业宁可赔本也在艰难出货,但是如果这样的行情持续下去,一半以上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一些小规模的企业,不惜将价值上百万的生产线以20万-30万的价格出售,但要求买主负责其背负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