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美进口光伏设备,2010年美国进口中国产品14亿美元,但美国出口的25亿美元多晶硅、14亿美元的设备中,大多数销往中国,中国光伏产业为美国光伏业的发展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双方在谈判交涉的过程中,应多提及一下中国光伏企业的作为,争取能够唤醒美方的良知。此外,贸易本质上是一种国家间的互惠行为,并不是美国单方面对中国的恩赐。在美中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利关系。美国发起种种贸易保护行动,从短期看可能有利于部分美国企业,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行为损害的是美国本土的消费者以及全球先进科技的发展。
根据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统计,2010年美国太阳能工业增长了67%(而美国全国GDP仅增长了3%),安装量从2009年的36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60亿美元。2011年前两个的季度仍延续这一趋势。太阳能安装成本持续下降,与2010年初相比,太阳能系统的成本下降了20%,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下降了30%。太阳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到2011年8月,美国的太阳能岗位达到了十万人,比2009年几乎翻番。各州的太阳能企业达到5000家。
无论美国政府采取何种举动,要想挽救美国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已是无力回天。中国政府始终推进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其庞大的生产规模来看,中国已占据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量的3/5。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量的95%出口,其中一部分销往美国,这促使太阳能电池板批发价大幅下降。
以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看,现在不是美国冒险打贸易战的好时候。美国政府也应该明白,中美贸易问题固然存在问题,但两者深度依赖,不是一个法案就能改变其结构的,而这个时候打贸易战只会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不会得到任何明显好处。中国对美国出口巨大,因此牵制力也很大。如果我们反制美国,搞一些小动作就会让美国受不了。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将近。美国执政者应当谨记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教训。
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这场冲击似乎变成了金融危机的延续。而这种危机或许将会持续下去。经历过需求危机后,一些小型企业将会被逐步的被淘汰,存活下来的规模的生产企业,既有利于维持市场的有序竞争,也可以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光伏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一市场并没有真正的启动,未来必将会有更大的潜力值得去挖掘。此时正是企业大练内功的绝佳机会。尽量避免大举扩张,待市场成熟稳定之时,就是整个行业第二次春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