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规划》的提出,对薄膜电池而言或许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规划》意见稿的要求,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而非晶硅薄膜电池要达到12%。事实上,薄膜电池在2008年曾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是两年下来,转换率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始终在个位数上徘徊,难以突破10%,因而投资人对此渐趋冷淡。相应的晶硅电池因祸得福,在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上游多晶硅售价从400美元/公斤下降到50美元/公斤,导致晶硅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两相比较,有着很大潜力的薄膜电池自然被市场打入冷宫。此次提出重点鼓励薄膜电池工艺,如能在技术研发和企业融资方面为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补贴,薄膜电池市场的重启将毫无悬念。
东西部区别对待
对于备受关注的发电成本,《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6元/kWh,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仅仅是两年前在洛阳的大会上,当业内提出一元计划的时候,很多企业产生质疑。而今国家明确从2012年开始,全国除西藏地区外,均采取一元电价,短短两年之内,国内光伏市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光伏成本整体下降对光伏应用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国内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统一的电价来规划,反而失去了规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