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换投资
本报记者向赛维核实该投资消息,公司表示暂时不便透露。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赛维在当地已经有员工,准备前期工作。地方政府意愿更为强烈,希望就此推动在呼和浩特土左旗地区的光伏产业。
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呼和浩特多晶硅生产能力要达到2万吨,单晶硅达到20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达到1000兆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太阳能并网发电装机达到15万千瓦,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
有消息称,赛维在内蒙古的百亿元投资,也将像其他西进的企业一样,以当地政府“煤炭换投资”的方式进行。届时,双方会在一个共识之下,分别签署关于投资和资源置换的项目协议。
据悉,在产业转型的内蒙古,丰富的资源成为招商引资的诱人条件。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已经达到7323亿吨,居全国首位。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内政发〔2009〕50号),明确规定,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可以配置煤炭资源,每20亿元配置煤炭资源1亿吨,一个项目主体配置煤炭资源最多不超过10亿吨。
在此条件下,京东方计划在鄂尔多斯投资220亿,获得当地不低于10亿吨的煤炭资源。奇瑞汽车也计划投资200亿,获得16.6亿吨的煤炭资源。
这样诱人的条件自然也吸引光伏企业前往,无锡尚德、保利协鑫等也积极前去“占位”。在拿到了煤矿后,企业也有了活络的资金,可以转卖采矿权,也可自行开采或与他人合营。“动辄百亿的投资,企业哪能那么顺利拿出,大多是地方政府对外宣布的,企业也不好说什么,不过,地方政府为了保险起见,也会在项目有了眉目后,再拿出煤炭资源,这些双方在前期商洽时都会充分沟通。”一位已经在当地投资的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
10月16日,呼和浩特市长王波率领市委领导一行人与赛维董事长彭小峰座谈,关注话题为“在呼和浩特建设多晶硅项目”以及“工程推进日程”,并前往赛维的车间考察。9月23日,彭小峰也曾率高管团队前往呼和浩特洽谈投资事项。对此,赛维公司表示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