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虽然早在去年就已经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文称《决定》),但相关落实规划却迟迟未能出台,9月14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规划》已经完成起草、征求意见阶段,争取在9月提请国务院审议。张晓强同时透露,国务院已经批准由发改委与财政部共同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规划》尚未出台,地方政府、企业都已经纷纷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热遍中国。
一位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由于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政策选择之下依靠大量投入培育起来的产业,一旦技术路线选择错误,将形成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巨大浪费,还将延误最佳的发展时机,这即为什么很多新兴产业技术路线迟迟未决的深层原因。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专家曾智泽也认同该观点,他认为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风险,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都存在这样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仅存在国际范围内的比较中,同时也存在于产业内部;不仅存在于国家层面,也存在于各投资主体与单个项目中。
“在太阳能光伏多晶硅制备技术中,目前就有改良西门子法、新型硅烷法等技术,不同的技术生产1千克多晶硅,耗电相差100多度。一项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可能很快过时,盲目投资蕴涵着巨大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冯飞就曾在《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
如何应对此类风险,863项目主要组织实施者朱光亚曾经提出进行“软科学的概念研究”(《我们的父亲朱光亚》),这类软科学概念研究按照朱光亚的理解应该涵盖战略层次、物理层次、系统技术层次和体系层次,以上层次的概念研究要具体化到关键技术和关键物理问题的技术分解和实施,而在概念研究阶段应淡化工程概念。
因此,是否应在产业化之前充分地进行软科学研究,从而在根本上消除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这成为一些业内人士的建议。
至于政府是否应该在技术路线上进行干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吕薇认为,政府应支持技术开发和早期产业化,但是,技术选择和产业的发展还要靠市场机制。
“首先,政府要公平支持各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政府通过制定能耗、安全、环保等标准,建立市场准入门槛,由市场选择新兴产业的技术方向。其次,要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稀缺和环境影响的资源价格和税收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吕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