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鱼吃小鱼”
然而,更值得警惕还有,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其产生的影响将不仅限于此,特别是当欧债危机碰上中国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的体制问题,结果更不能小觑。
陈阳历就表示,除了来自外部的市场收缩压力外,他还明显感受来来自国内同行“夹击”。他指出,过剩的国内光伏产能在争抢体积越来越小的欧洲光伏蛋糕,令公司即便获得欧洲订单,也面临国内光伏同行“恶性压价”带来的出口利润过低问题。“公司现在出口光伏产品很多都是赔本赚吆喝,在夹缝中求生存,能看到的前景很不乐观。”
事实上,陈阳历所提到的光伏业国内“夹击”的产生根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常务理事的话完全可以解释:“过去几年中,中国光伏企业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个产业从成长到成熟的漫长过程,本身就有整合与洗牌的需要。但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中仍然存在着暴利,未来有待在暴利下降之后完成全产业链的洗牌。”
对此,宋亮也认同,他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而光伏行业因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缩短了这一过程,由此带来的洗牌过程也会分外残酷。
他预计,如果欧洲债务问题后期继续恶化,那么国内除英利、尚德、国电等先期站稳脚跟或有大集团背景的光伏行业巨头外,其他光伏企业将面临一场“厮杀”,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日趋艰难,“大鱼吃小鱼”将成常态,过不了坎儿的企业只有倒闭。
如果此次欧债危机后期被压制住,宋亮表示,短期内,国内光伏企业还可以“大小鱼”继续共存一段时间,不过长远来看,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
三、一“内”一“外” 两大企业的迥异图谋
1、上海泰阳三度“挂牌” 光伏业到底怎么了
曾经的光伏行业骄子,上海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泰阳”)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了上海产权交易所。一年之内,这已经是其第三次挂牌出让。
上海产权交易所的公告显示,新南洋拟以6344.78万元的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上海泰阳23.93%的股权,该价格较之新南洋最初出资额7489.5万元折价逾15%。而2010年12月和2011年6月,新南洋曾两次挂牌出售其所持的上海泰阳股份,但均最终未果。
“这段时间有一两家公司与我们电话咨询过,比较感兴趣,应该也是光伏行业的。”9月15日,受托机构上海交大产业投资管理集团工作人员夏薇薇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企业的竞价。
8 9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