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尚德电力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本人来说,近期可能需要面对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是本月中旬爆发的尚德电力“捐款门”事件。而上周,他要在股价低位时,尽力向投资者解释2011年第二季度亏损2.59亿美元的原因。
用“时势造英雄”来形容尚德并不为过。2005年~2008年,在德国大力推行光伏电价补贴政策的前提下,尚德的业绩一飞冲天。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其阶段性的亏损就不断涌现。投资者可以宽容企业的短期亏损,但企业若存在采购、投资、客户合作等公司战略方面的问题导致巨额亏损,很难继续赢得投资人的青睐。
刚刚在第二季度现巨额亏损的尚德,恰好采购和投资两个战略领域是其致亏的主因。今后,尚德能否仅凭借“销量第一”这一张王牌继续称冠国内光伏行业呢?
感性的采购战略
2005年至2008年期间,由于欧洲对光伏组件需求大幅攀升,尚德的营收经历了从2.26亿美元大幅飙至19.23亿美元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利润总额也从2820万美元提高到了8820万美元。
但2008年第四季度情况骤变,公司现亏;2010年二季度、2011年二季度该企业再度报亏。尽管每次亏损都有诸多因素,但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原材料采购和项目投资。
原材料采购战略问题成为光伏行业老大尚德近几年频频报亏的主因之一。
2008年第四季度,尚德净亏损6590万美元,大部分原因在于,其采购的原材料多晶硅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因而公司不得不录下4600万美元~5800万美元的库存准备金。
知情人士向透露,2008年2月~6月期间,尚德不仅与多晶硅公司签了相关采购协议,同时也采购大量多晶硅用于生产电池组件。始料未及的是,下半年多晶硅散货价格从每公斤300~400美元狂跌到了100美元,尚德蒙受巨大损失。
而在与美国MEMC这家硅片企业的硅片采购合作上,尚德也栽了跟头。但这一合作上的弊端被暴露出来,花了大约5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