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尚德与MEMC签订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十年长期协议。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本报透露,当时尚德对MEMC公司寄予厚望,通过邀请对方入股、制定当时双方认为合理的多晶硅采购价,把MEMC锁定。
但随后几年,因为尚德又参与了荣德新能源(另一家硅片公司)的投资,因而对MEMC的依赖逐步降低,所以拿出2亿美元的“分手费”,与MEMC斩断长期关系。这导致尚德出现了约9100万美元的费用,也是尚德今年第二季度亏损2.59亿美元的重要原因之一。
屡次失利的投资
除了采购战略上的频频失误,在项目投资上,尚德也多次大意失荆州。
上海薄膜电池基地的投资,就是尚德在项目投资方面的一个反面典型。施正荣本人在澳大利亚攻读博士时的专业就是薄膜电池方向,知情人士透露,他本人也希望通过2007年在沪建立薄膜电池研发及制造基地来试水该产业。
但可能是因为其更关心晶体硅电池及组件(相对于薄膜电池的另一种技术)的研发及生产,薄膜电池基地一直止步不前,产量很小。因而,尚德决定在2010年上半年叫停该项目,由此造成了5000万美元到5500万美元的损失,这在当年亏损高达1亿美元的尚德二季报中,被清晰地反映出来。
另一项投资并不太为人所瞩目。
2008年,尚德向一家名为Hoku Scientific(下称“Hoku”)的公司融资上千万美元,以强化双方的合作。在融资之前,已经有传闻说尚德已与对方达成了一个4亿欧元的采购协议,而Hoku这家企业因筹建过程中遭遇了金融危机等困难,一直不能顺利生产。尚德对Hoku的融资是否已顺利收回,现在还不得而知。
知情人士透露,尚德选择这家合作伙伴时并没做过十分详细的调研。据媒体报道,2007年6月底时Hoku的总资产仅3783.90万美元,年收入不过500多万美元,公司工作人员不到20人。
不过,也许是尚德自己及其他众多光伏下游公司都有过快速发家的经历,因而尚德也期待Hoku能短时间内积累技术及经验并产出多晶硅,所以才敢于签订多晶硅采购合同,并向对方投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