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国际光伏市场糟糕的一塌糊涂,大批企业面临减产甚至停产。”某中小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欧美债务危机、银行融资能力下降,对当地光伏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日子也非常艰难,他们大量涌入欧美市场,令光伏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上欧洲市场的需求不佳,光伏市场面临罕见“寒潮”。
日前中国出台的 《光伏上网电价政策》表明了政府发展光伏的决心,貌似是光伏企业转战国内的“福音”,但是由于没有确定电价实施年限(欧洲固定电价有效期一般为20年),无法确定投资回报率,还是让光伏投资商进退两难。
二季度光伏企业整体业绩下滑
今年二季度,光伏企业的业绩整体上有明显下滑。中电光伏二季度营收虽同比增长了22.4%(达1.44亿美元),但环比减少了13%,公司净亏损为1690万美元。晶澳太阳能也出现3540万美元亏损,去年同期净利润还为2880万美元。尚德公布二季度财报亏损近2.6亿美元。
光伏企业的业绩下滑,在资本市场表现得尤其明显。美国时间8月19日,赛维LDK、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韩华新能源股价都出现了暴跌,有的甚至跌了9%以上。即便英利绿色能源有相对较好的业绩表现,受市场影响,也有6.57%的下滑。
“受到赛维LDK、中电光伏等公司二季度财报不佳的影响,一些投资者对于未来第三季度的光伏产业增长仍感忧心,所以大幅抛售手里的股票也在情理之中。”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表示。光伏公司在二季度的业绩有明显下滑,尽管原因多重,但根本性原因在于欧洲这一主要光伏市场的需求不佳。
晶澳太阳能高层就认为,光伏组件出货量的减少、组件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的下跌,是公司二季度出现亏损的原因。该公司称,今年3~5月,德国装机量同比下滑了50%多。
此外,一些公司对市场需求的预计也出现了偏颇,因而有些公司库存较高,导致毛利率下降和成本大幅上升。晶澳太阳能高层坦称,公司二季度的存货储备高达2770万美元,而这一存货储备体现在了销售成本中。中电光伏也表示,公司二季度的毛利率为2.6%,原因之一是企业的库存成本高。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根据IMSResearch的分析,2011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业年均产能达到35吉瓦,远超市场需求的19吉瓦。这意味着全球光伏产能释放率仅会有一半左右,而如果计算上订单集中到大厂的比例,中小企业的日子将变得无比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