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尽管国家已经开始启动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等试点,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仍迟迟难以打开。除了意识不够、上网难之外,还有哪些主要症结?
高宏玲:入网标准和检测能力缺失,电网公司对光伏发电并网不积极,不配合,电网规划未能同光伏电站建设同步进行等,都是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所在。因此,要想推动我国光伏市场健康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
另外,我国政府目前的光伏项目仍以示范工程为主,在大规模启动光伏市场上显得颇为谨慎,最为典型的便是迟迟未出台被业界公认为最能大规模推动光伏市场发展的政策——上网电价法。再次,我国光伏应用政策仍有待完善。前期出台的金太阳工程与光伏建筑补贴政策虽然对光伏项目的初始安装有50%的关键设备补贴与定额补贴,但盈利空间仍然有限。在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中,中标价格普遍较低,财力雄厚的国资介入新能源领域使光伏民企陷入被动,初具雏形的国内应用市场基本无利可图。
媒体:光伏产业在经历了1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是否还会延续这种爆发式增长?
高宏玲:可以肯定,光伏产业不会再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实际上,随着国际光伏补贴政策的逐步下调,光伏市场增长逐步放缓,倒逼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光伏利润率不断走低。
一些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增长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国内二三线光伏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停工停产的现象。虽然这是由国际光伏政策紧缩引起的短期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光伏市场要取得大规模发展,必然要求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调是必然趋势,并且国际光伏市场增长已经开始趋于缓和,预计将很难出现大规模增长的现象,需求的稳步增长,供给的不断扩大,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调必然加速光伏企业间的竞争,留给新进入者的空间已然十分狭小。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也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线品牌凭借着技术、成本与品牌优势,需求将持续,而二三线品牌,特别是尚未获得认证的新企业将会受到制约。未来光伏企业将迎来整合变局,1000家光伏制造商的局面必然不会长远存在,未来十年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将不断发生。据预测,到2020年时包括所有环节在内,全球有影响力的光伏企业会缩减至30~50家,其中核心产品段的制造商大概1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