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并非出自中国企业,但从现有技术看,中国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上,而且中国的产业链完整,硅料和石英矿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天合光能集团(TSL)高级运营副总裁游振忠的这个观点,在5月底泰国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第三届亚洲太阳能论坛上较有代表性。
据采访的多位与会官员、专家和学者认为,加快太阳能开发和利用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开发和应用正走向世界前列,前景十分广阔,但也存在提升蓄电技术等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引进技术提升行业水平
技术提升是多位亚行人士谈到的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赵晓宇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应用技术先进,但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提纯技术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必须加快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升级。亚洲开发银行信息系统和技术局局长兼能源委员会主席钱德则认为,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是中国太阳能制造企业当前的迫切需要,为此,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研究。
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和可持续发展局高级顾问兼能源委员会执行主席特维认为,中国国内的太阳能技术信息分享还不够完全,需要加强企业和各研究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中国的太阳能企业还应该更多地参与境外投资,参与更多的海外合作项目,与国外的太阳能生产企业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
成本太高是制约中国太阳能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认为,中国生产太阳能的企业很多,已经在降低生产成本上做得很好。但总体而言,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革新,降低太阳能生产成本。
赵晓宇认为,可以将硅的提纯等技术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那些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施工材料,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南南合作。钱德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可以将整个产业链的部分过程外包到其他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此外,加大太阳能产量也是降低成本的途径。太阳能企业的产量平均每扩大两倍,成本将平均下降15%。
论坛期间,与会者还谈到,太阳能投资回报周期长,约为10—12年,发展太阳能需要建立中长期融资平台。赵晓宇和梁志鹏都认为,建立基金是为这一投资回报周期长的产业提供融资的方式之一。赵晓宇说,中国太阳能的发展还需要建立支持清洁能源的资金平台,亚行正在使用多个捐赠国的资金,创立清洁能源融资合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为亚行的清洁能源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和赠款,帮助项目执行方降低清洁能源项目的技术、融资和政策风险。